就像這位女性感受到的一樣,很多女性在自我成長的而過程中,總是遊離在各種各樣的關係中,並且在這些關係中自我定義,自我評判。未成年的女性往往成長於父母的保護之下,她們和父母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她們不同層次的性格。然而在脫離父母的羽翼之後,女性往往迅速被轉移到另一個封地,以妻子的身份麵對社會,定義自我。然而一個好女兒,一個好妻子或者其他社會關係的角色的評判標準始終是向外的,它可以囊括女性任何的外在表現,而唯獨缺少她麵向自己的內在的那部分。
一個大學的朋友以寶貝女兒的身份在大學畢業之前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供養和保護之下,在畢業之後迅速和一位男性結婚,從此以一種幸福人妻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的麵前。然而我總是忍不住懷疑,她是否真正成為過自己。從原生家庭到自己的家庭,女性的核心身份幾乎是女性的全部自我定義,她可能像自己的父母,像自己的丈夫,甚至像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卻不知道她像任何一個身邊親密的人,卻從不像自己。
那位離婚的中年女性在在陌生的國度撕掉了自己身上的所有標簽,想吃東西也絕不會因為體重克製自己,對他人的謾罵以牙還牙,禮貌回絕的可能的豔遇。當她終於開始嚐試整理自己混亂的內心中那所有的恐懼和內疚的時候,她釋然的說出了再見,一步步開始重建自我。
在最後的路途中,她遇到了同樣離異的男人並且彼此相愛,然而在這段關係中,她懂得了愛情和自我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