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六《奇葩說》的辯題講的是:被冤枉和誤會的時候要不要澄清?小編印象最深的是黃執中說的那種“被冤枉的感受”:
我至今記得,小學的時候,有個同學被認為偷了同桌的筆,幾個星期後才有人發現是冤枉了人。
但當時,班主任點著這個同學的腦門罵他“小偷”、“賊”。他百口莫辯,一邊哭一邊渾身發抖。
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他說話,十多年後那個同學再跟我說起這件事時,依舊很憤怒,他說:“我這輩子,最討厭被人冤枉了。”
莫名其妙就背了口黑鍋,這位同學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替罪羊”(scapegoat)。
“丟啊丟啊丟黑鍋”
“丟黑鍋”(scapegoating),指的是當產生負麵結果時,個體或群體對另一個體或群體做出不公正的指責甚至懲罰,而事情的真相則被忽視或蓄意掩蓋。
“丟黑鍋”有以下四種形式:
個體把鍋丟給另一個體
這一形式的丟鍋,可能是為了逃避責任,或幫助他人逃避責任。
例如,大家組隊打遊戲,A犯了錯,為了不被指責,而說是B手滑;或者,A知道是C犯了錯,但為了不讓C被踢出隊,而說是B手滑。
丟鍋也可能是為了讓自己盡快從事件中抽身。還是組隊打遊戲的例子,輸了一局,不知道誰坑了全團,團長質問A;A為了免於被質問,而說是B劃水。
個體把鍋丟給某一群體
這一形式的丟鍋,是指個體認為問題是某一群體造成的,即使實際上並不是。
日常生活中,許多偏見和歧視都是這樣的丟鍋:看到車子停歪了,認為駕駛員一定是女司機;發現東西丟了,就說是外地人拿的,等等。
群體把鍋丟給某一個體
這一形式的丟鍋,是指一群人認為問題是某個人造成的,並孤立對方。
例如,在學校裏,老師抽屜裏被放了青蛙,問是哪個同學做的,沒人承認的話就集體罰站罰抄寫。
這時,全班同學都指是A做的,無論真相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A就成了集體的“替罪羊”。
群體把鍋丟給另一群體
這一形式的丟鍋,是指一個群體共同經受了某一問題,然後指責是另一個群體造成了這個問題。
曆史上這樣的例子也很多見,例如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對於猶太人的迫害。
盡管丟鍋有諸多形式,我們的關注點主要在個人心理層麵。因此,接下來小編會重點討論個體背鍋的心路曆程。
“背鍋”讓人受盡委屈
無故被人丟了鍋,背鍋的一方往往會陷入憤怒、悲傷、失望、委屈等負麵情緒,在家庭、社交或親密關係中感到失控、孤獨、被拋棄、被欺負、被背叛。情況嚴重的話,替罪羊們會在很長時間之內,遭受心理創傷的折磨。
創傷修複專家Sharie Stines博士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丟鍋的人和替罪羊,是掌控與被掌控、操縱與被操縱的關係。
所以,替罪羊們也具有一係列“好人”特質:
富有同情心
願意付出甚至自我犧牲
容易原諒他人
獨立自主
擁有較多社會資源
傾向於相信事情的發生不受個人意誌左右
不太容易分辨出來自他人的操控或虐待
簡而言之,(劃掉)人傻錢多靠譜善良(劃掉)……
為什麼會有人忍心把鍋丟給這些好人呢?人們丟鍋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呢?
丟鍋的本質
難道不是自欺欺人嗎
Zachary Rothschild等學者提出,丟鍋這一行為背後的動機,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麵來解釋:保持道德價值感,及保持個人控製感。
保持道德價值感
1. 防禦投射(defensive projection)
人格心理學家Gordon Allport認為,丟鍋是諸多防禦投射中的一種。
防禦投射,指的是我們自己內心對某種衝動或想法感到恐懼,為了緩解這種恐懼,而認為是其他人有這樣的衝動或想法。
這一心理過程,往往發生在我們的無意識裏,所以難以被我們察覺。
在“丟鍋”的過程中,個體或群體尋求將自己內心的自卑、罪責感或自我憎恨投射到另一個體或其他群體身上,認為別人才是不道德的、罪惡的,並通過孤立、排擠或其他方式懲罰“替罪羊”,來保證自己仍然是有道德的。
2. 逃避罪惡感
也有更近期的一些的研究指出,當人們意識到自己對某些事情的負麵結果有一定責任,也意識到內心的罪惡感時,將指向他們自己的指責轉嫁到他人或其他群體身上,隻是人們用來減少罪惡感的一種策略。
有趣的是,即使丟鍋的人知道,不會有人發現自己做錯了事,自己也不必真的付出什麼代價,他們依然會選擇將鍋丟給別人,以逃避自己良心的譴責。
保持個人控製感
人們希望對自己身處的環境有一定的掌控力。這可以說是我們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
而當發生不好的事件時,我們個人的控製感就會受到威脅。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事件的原因往往是未知的,或是出於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這個時候,將責任丟到某個替罪羊的身上,就可以重塑我們的掌控感。
相比事實的真相,替罪羊是一個已知的、可控性高的、可以被了解的存在。
而相比起沒人背鍋的情況,丟鍋給他人之後,我們對於外部環境的感知,又恢複到事情發生之前那種有序、穩定而可控的“安全狀態”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即使不是自己犯了錯,也喜歡丟鍋給他人。
“替罪羊”自救小攻略
如果你莫名其妙成了替罪羊,在陷入委屈和絕望的時候,一些自救的小tips或許可以幫到你。
你可以選擇不做這些事:
不要自責。別人丟鍋給你,不是你的錯。並不是你做了什麼事導致現在的局麵。
不要說服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受委屈就是受委屈了。你的感受是重要的。
不要繼續“丟鍋”給下一個人。可能這樣做會讓你暫時鬆一口氣,但會增加你的罪惡感。
不要做旁觀者。如果你發現其他人背了鍋,而你恰好知道真相,是時候站出來幫個忙了。
同時,你可以選擇做這些事:
離開丟鍋給你的人或群體,避免持續受到傷害。
如果遭受到任何暴力或欺淩,尋求專業幫助,或直接報警。
相信清者自清。你不必為他人的錯誤負責任。
以堅定的態度聲明真相。如果沒人在聽,說一次就夠了,也不必過度為自己辯護。
尋找支持。比起想方設法讓不相信你的人相信你,與那些原本就相信你、支持你的人站在一起,是更重要的。
我們的一生中,或許無可避免地,要經曆一些孤立無援的黑暗時刻。
等不到一聲“錯怪你了,抱歉”,也等不到一句“我相信不是你做的”。
或是即使等到了,也已經太遲。
但願黑暗的時刻終有盡頭。
但願你走過那段逆旅時,內心仍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