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代步工具名叫平衡車,通過充電來保證動力,沒有方向盤,沒有平衡器,完全靠人自身的能力來保持平衡。很多年輕人已經把它當作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與自行車和電動車上路不同的是,它無須牌照。
雖然賣家認為這種平衡車是安全的,但司機們質疑的是:“原來沒見過這種車上路,現在路上有了,是算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有沒有牌照?如果出了交通事故應該怎麼算?”

緣起
汽車司機險些撞人
質疑平衡車存隱患
“因為有一輛車擋著視線,我隻能看到上半身,我以為就是一個人走過來,沒想到速度很快,差點撞上。”家住北三環的李先生近日給本報打來電話,抱怨最近路上多了一些新的“交通工具”,自己還差點與這種“交通工具”發生事故。

“我原來就看到警察開過,警用的,沒想到現在大馬路上也經常見了。”李先生說,自己住在高校周邊,最近幾個月開始經常見到有年輕人站在這種電動代步車上駛過,“速度還挺快,甚至還在三環輔路上開,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人開著這種車在三環薊門橋上逆行,感覺速度比一般騎車快點,比電動自行車慢點。”
對電動代步車開始上路的現象,李先生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原來沒見過這種車上路,現在路上有了,是算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有沒有牌照?如果出了交通事故應該怎麼算?”
探訪
平衡車最快時速18公裏
店家稱上路不用牌照
昨天下午,記者在北太平莊附近一家賣這種電動代步車的商鋪看到,一位大媽正在給孩子挑選,想讓孩子上班代步用。據周圍居民介紹,這家店剛開不久,經常有人進店看,“挺新鮮的,店裏的人也經常在便道上站著騎一騎,演示一下。”
記者看到,這家店售的代步車被稱為“思維車”,大小就是一個軲轆,有兩個腳踏板平時可以收起來,價格根據能行駛公裏數有所不同,最貴的一款可以開32公裏,然後充電45分鍾到1個小時就可以繼續使用。據店裏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車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平衡車的一種,裝在包裏或者帶上公交車和地鐵都可以。“你看就是這樣,想往前就向前傾,想減速就往後。”工作人員站在思維車上演示,“這種車還是很安全的。”
對於速度問題,記者看到,該車的宣傳頁上寫著“加速更快,行駛更穩定”,最高時速為18公裏,店家則表示,為了安全已經設定為最高16公裏每小時,“最高速度比一般騎自行車還是快一點的。”當記者詢問該車是否用上牌照時,店家則表示不用,並表示上班路上騎沒問題,同時指著一款稱正在做活動,30台特價車已經賣出22台。

而在朝陽公園的另一家平衡車專賣店裏,店員告訴記者:“你還可以帶上地鐵和公交,現在一般都是白領買來上班的路上使用,也有大學生和小學生買來玩。”店員表示這種獨輪車隻有十幾斤,“其實除了上下樓梯麻煩一些,其他時候您都可以駕駛它。”
記者谘詢店員是否可以攜帶該車通過地鐵安檢,店員稱不用擔心,“現在國貿那邊很多上班族都用這種車代步,他們都是直接放包裏帶上地鐵的。”

調查
平衡車是否安全
商家各有說法
除了實體店,大量網店也有銷售這種平衡車的。然而,對於這種車的行駛條件、質量標準以及安全性,不同的商家卻有不同的說法。
一家電動平衡車網店則在注意事項中說明,禁止在有機動車輛和行人多的地方騎行,不宜在顛簸路麵、冰雪及積水等濕滑路麵、雨天騎行。但這家網店同時宣傳電動平衡車“讓您無須煩惱堵車”,客服也告訴記者“我們這邊熟練後都可以上馬路騎的”。
多數網店都提醒顧客,使用時一定要佩戴頭盔、護膝等工具,不要穿高跟鞋、皮鞋、拖鞋等,以免發生傷害。但是這些要求,一般“上班族”似乎很難做到。在百度貼吧中,有網友曬出了自己摔傷的照片,有網友回複道“有了獨輪車後,褲子生意好做了”。
記者向客服提出質量和安全方麵的擔心,對方回答“親,質量保證的哦”,並給記者發來商品的合格證。位於北京的電動獨輪車網店的客服人員表示,他們的產品有授權,並且質保一年,“質量肯定是認證的,否則也不能去市場上賣”。但對於安全方麵的認證,網店客服均沒有給出回應。

疑問
平衡車上馬路
是否符合法規
“從此擺脫塞車困擾”,一則電動獨輪車的廣告語如是說。在許多商家的宣傳中,電動獨輪車環保、方便,成為解決城市擁堵的不二選擇。
記者在百度貼吧“電動獨輪車”中看到,有網友曬自己的駕車測速成果,有的獨輪車時速最高可能達到24公裏,而這已經超出了國家對電動自行車時速的規定——不得快於每小時20公理。

也有騰訊微博網友質疑,電動獨輪車算是什麼車型,上路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平衡車並不屬於機動車範疇,而在“非機動車”定義中,平衡車也沒有被提及。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還提到,非機動車的外形尺寸、質量、製動器、車鈴和夜間反光裝置,應當符合非機動車安全技術標準。因此,根據此法,電動平衡車即便作為非機動車,也不符合相應的安全技術標準。
而如果把電動平衡車作為滑行工具,按照法律,電動平衡車也不能夠上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昨天,交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衡車屬於新生事物,目前還不在監管範圍內。由於這種車的駕駛本身存在一些技術性,所以建議騎行的市民注意保護自身安全,盡量不要去機非混行的車道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