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一位四十多歲的朋友開始學吉他,在上世紀絲毫沒有接觸過任何音樂理論和通識教育的情況下,她在人生的中年選擇開始學習。我對這件事始終抱有一種積極的想法,為她生活中更多的樂趣和拓展感到開心。正因為如此,在和她的相處過程中,看到她對自己能力過高的評價和自得,不忍殘酷的打擊她。

  這種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經常可以碰到一些人,她們看起來充滿自信,言行舉止之間表現出機智、幽默和對自身高能力的認可和展現,然而她們真正的實力卻與此相差甚遠。

  這一點被上世紀末一項有趣的實驗所證明,那些能力低於平均水平,表現不佳的被試更可能在實驗中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現,而那些高於平均水平能力的人往往在實驗中有著對自己更低的評價。即使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表現差的個體還是無法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水平。

  研究者所提出的解釋以及後續的實驗說明了這背後的原因。人們準確評估自己的能力首先建立在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對相關能力的認識和了解之上。隻有她們真正通過邏輯推理明白相關的能力內容和評判標準,自身具備一定的輸入和認識,才能做出對自身的真實評價。

  這種對自身認知的認知過程的能力缺失使個體沉醉於高於現實的虛幻的優越感中,並且天真和幸福的認為自己高於平均水平,阻礙了對自身的正確認識、改善以及提高。

  希望作為讀者的你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你也有可能充滿幸福的忽略自身的無知而變得自以為是,謹記即使是那些時代的偉人也總是首先自我懷疑,承認自身的無知和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