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覺得自己在和他人的相處中後者處在人群之中的時候往往的行為表現往往並不是自己真實的樣子,而在獨處的時候反倒覺得有種釋然的感覺。

  一個朋友在國外的時候和其他國外的學生住在一起,並且在那期間建立了一段關係,那時候她幾乎每天都做飯,並且周末的時候也會烤各種點心麵包之類的東西。

  回國之後一個人住的時候,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她都在餐館吃飯,並且連基本的燒水壺和其他廚具用品都沒有買過。當她告訴我自己回想這兩者之間的差別的時候,她說道自己是真的不喜歡做飯,覺得很浪費時間,還不如用來看書或者學習。但是當時在國外的表現又是怎麼回事?我詢問道。她沉思片刻:“也許是因為我感受到了他人對我的期待和期許,所以我想成為他們喜歡的樣子。”她指的是她的男朋友和舍友都非常喜歡做飯。

  當處在群體中的時候,個人的個性和喜好通常並不重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被忽略和隱蔽了,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工作的時候並不需要表現自身的任何個性和偏好一樣,在群體中,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共同特征和目標,它是一種去個人化的單獨存在。

  群體能夠為我們帶來高於自身的力量和情感行動力,進行一些單獨個體所不能完成的積極的活動,同樣,群體也可能將我們陷入到一種因為膽怯和害怕被拒和孤立的盲從狀態,以自身性格和教養相反的麵目行動。後者的情況往往是更多的,比如最殘忍和血腥的種族迫害和歧視就是因此而起的,溫和善良的普通民眾在群體的名義下成為殘暴的參與者和劊子手。

  群體同樣也會限製個人的創造性,讓群體中的人們以一種一致、相同的方式思考和行動,從而實現群體的目的。在這種活動過程中,個人的創造力和個性化表達往往是被抑製的,這也是為什麼作為一個螺絲釘存在的人常常感受到壓抑,因為他們沒有表達和創造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