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書中到過這樣一句話描寫巴黎的句子:在巴黎的夜晚,一半的巴黎人在和另一半做愛。顯而易見,性在這句話的描述裏帶著中浪漫、神秘、令人憧憬的積極色彩。而在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性不僅僅是一種禁忌,它本身似乎帶有某種汙名。
正是這樣的禁忌和汙名,使得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最重要的有關性的正確認識,這是家庭教育中所缺失的,學校教育中所缺失的,社會教育中所缺失的,同時也是伴侶關係中缺失的。而這似乎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一種默契,共同對此三緘其口。
當然,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人的性本能不會隨著文化對性掩蓋而消失,甚至這種遮掩起到了助長的作用。我們在自身情欲的萌動中,在小說中,在愛情劇中,在人們偶爾的玩笑和暗示中尋找著有關性的蛛絲馬跡。然而正是這種方式的觸及讓它一種肮髒、羞恥的麵目進入我們的腦海中並且影響著我們對自身對性的態度和看法。
小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性教育”更是如此。當那些因為開行和興奮的孩子情不自禁的撩起自己的裙子,她得到的是訓斥和羞羞的回應,沒有任何解釋,這種小細節和小事件的累計讓女性自身產生了對自己身體的羞恥感,尤其是對自身的私密部分。而這種羞恥感進一步影響著她們對待性的看法和享受。
這種不恰當和有極大缺失的性教育中不僅映射著父母、學校的態度更囊括了整個社會環境的態度。女性的角色是分裂的,在低級的色情片中,女性僅僅以身體的功能性提供滿足和釋放。而在生活中,女性被以沒有性欲的純真小女孩的樣子期望和對待。正是在這種自相矛盾文化中,女性對待性的態度也是矛盾的,一方麵,它是不可抗拒的本能,是愛的物質體現,另一方麵,它同時包含著可恥和淫蕩成分。
而女性自身的矛盾和羞恥背後是整個文化的矛盾和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