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學業之後的幾年裏,她不斷的嚐試不同工作不僅希望能夠謀生養活自己,同時也希望能夠獲得母親和社會所認可的成功。然而當她遇到生命中第一份感情的時候,感情又成為她人生的主旋律,這不亞於當初求學的那種狀態,即不斷的試圖達到外在的要求和期待希望獲得認可和關注。在情感經曆的幾年時間內,她本就破碎、脆弱的自我更是風雨飄搖,為了討好和不失去對方而變得更加虛弱不堪,隨著這份感情的結束,她的自我徹底瓦解和崩塌了。
她不再相信他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她知道別人幫不了自己,同時自己也無法幫助自己。在生命的前三十年中,她在環境中所獲得大部分反饋和評價都是負麵的,糟糕的。她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不是一個優秀的職業者,同時也不是一個完美的女朋友。
正是這樣的反饋讓她失去了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當她不相信自己的時候就永遠無法信任他人。然而,這些挫折性經驗和教訓並沒有為她提供避免被被環境和他人驅使的反思和力量,反而讓她習得了一種無助,即使在已經擺脫了無助的環境生活,仍然帶著這種無助生活,看不見任何可能改變的可能。
在我們沒有任何對社會、對愛情的概念和經驗的時候,我們似乎隻能被動的接受來自它們帶來的傷害並且深深受到衝擊,但是當我們第一次體驗到真實的時候,當我們已經不再是那個被動的無助的小孩子的時候,我們是有選擇的餘地的!我們可以選擇相信自己而不是懷疑自己,我們可以選擇用時間行動而不是用時間遲疑和猶豫,我們可以選擇將挫敗和失望當做個人可以運用的直接經驗而不是恥辱和自身的限製。我們可以選擇相信自己的力量並且積極的建設和強化這種力量,而不是不斷的打擊和削弱它。
而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有可能接近理想自我的希望,才能自我決定自我成就並享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