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英文翻譯過來是Moments,直譯它的意思是很多個瞬間,瞬間有多久?一秒?千分之一秒?十萬分之一秒?在這一瞬間的過程中我們能抓住什麼?我們能認識什麼?我們能夠構建什麼?
也許你會說很多,朋友圈的一瞬間常常能夠構建再現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喜好,一個人的真實狀態,一個人的精神麵貌,而我們也正是將他人的這些一瞬間的展示當做了解他人,交流,選擇的渠道和窗口,但是這些東西真的能夠代表對方嗎?成為可靠的獲得他人信息的手段?還是說可能會完全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這種揭秘我想已經並不新鮮了,一個自己的生活空間一團亂的女性的朋友圈日常生活十分精致,一個工資水平並不高的人朋友圈消費則總是高水準的,真實的生活與朋友圈的生活之間不是線上和線下的轉變距離,這兩者之間還有更大的鴻溝和落差。但是很多人即使知道如此還是會選擇通過朋友圈去認識和了解一個人,很多人仍然選擇遊走在這樣不對稱的生活中的偽裝和展示中。
然而,毫無疑問,通過這樣的方式生活並且體驗別人的生活卻讓我們失去了很多東西。美國自然文學家梭羅曾經一個人獨自在瓦爾登湖住了兩年,之後他將這兩年的生活和感悟寫了一本書,書中的開始寫著這樣一句話,大意是任何一個選擇認真的生活的人的生活一定是遠離他人的。這裏並不僅僅指空間距離的上的遠離他人,而是體驗和精神上的遠離。而這句話的意義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當今的很多人,當她們走在大街上的時候,當她們出門去一個新的旅遊景區的時候,當她們品嚐一份美味的食物的時候,首先做的不是用自己的所有的感官去體驗和捕捉這些東西,而是用照相機拍下來,通過他人對照片的評價,自身對照片的感覺這種更有距離,更不真實的方式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