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八十年代,隻占總人口數量百分之一的貴族和僧侶過著奢靡的生活,因為揮霍浪費已經對外戰爭,國庫空虛,又一次將魔爪伸向占人口總數百分之九十九的平民,這其中包括城市的資產者,平民以及農民,而他們辛苦勞作所獲得的錢全部都拿來買麵包,連維持自身的生活都不夠,因此革命爆發了。

  在這之前,基本保障這個改變已經被提出,它是指為了人們可以獲得基本的支付基本生活的花銷,在這個基礎之上,可以自由擇業,按照個人性格和興趣選擇和發展自身的事業。

  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仍然僅僅隻是一個人道化的改變而已。大多數人雖然不至於像當時法國的民眾那種辛苦勞作仍然無法滿足自身的生存需求,但是仍然因為生存所掙紮。

  而經濟壓力所帶來的是對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影響。對國內民眾的健康調查顯示,那些心理和生理最不健康的人群往往是社會地位較低,經濟收入較少的工人、農民。

  而心理學家也曾在加拿大的一個小鎮上做了有關經濟對人的健康的影響。他們在這個小鎮上實施了基本保障,每個人無論職業和年齡每個月都能獲得政府所發放的基本的生活開銷,數額滿足最基本的食物、住房、衣服等開銷。

  這項實驗開始之後,並沒有發生人們所預想的因為獲得免費的基本生活保障而出現放棄工作,懶惰等情況。相反,人們仍然正常的工作,但是通過對小鎮居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指標的測量和記錄發現,相比之前,小鎮上所有的居民的整體健康都變得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