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中醫術語,意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症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一般認為“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而常見的上火症狀則有“心火”和“肝火”。

  關於上火的主要分類

  1、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幹等;實火表現為反複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現為幹咳少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3、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硬、舌苔黃膩。

  4、肝火:我們常稱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體質還有下列症狀:口幹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幹、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5、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可分實火和虛火,實火指陽熱亢盛實熱證。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症見高熱,頭痛,目赤,渴喜冷飲,煩躁,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黃,舌紅苔黃幹或起芒刺,脈數實,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療上宜采用苦寒製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髒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

  根據病機不同,一般將虛火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陰虛火旺都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幹、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脈搏細數。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氣虛火旺者表現全身燥熱、午前為甚、畏寒怕風、喜熱怕冷、身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脈大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強腎興陽、甘溫除熱為原則。

  上火說明體內有“毒素”

  體內不斷堆積起來的有害產物,可以是外源的,也可能是內源的。外源毒素包括:不良添加劑、農藥殘留、激素催生物;環境激素汙染的食物、空氣汙染、致病菌、發黴素。中醫稱之邪毒。

  內源毒素是代謝產生的毒素。代謝越旺盛,內熱重,尿深赤,尿內代謝後的廢物就多。大便越黏滯、黑臭,排出的毒就越多。這些毒素總有積累,停滯於體內。體內積毒的過程就是衰老,毒越多,衰老越快。

  要減少毒物的產生和積累,最好的辦法是及時解毒,有利滅火。

  中醫認為排毒有4條通路

  1、排便不僅要通暢,還要及時,色黑、味重、毒多的一天可多次。

  2、排尿及時要注意觀察尿的顏色變化,這能預示體內毒素排解。

  3、皮膚按摩適度活動後,要經常按摩皮膚與臉部、腳、耳、頭部、麵部等,有利排毒。

  4、深呼吸吸入少,呼出多。還可以多練習自打噴嚏法,更有利打出濁氣,排出毒氣。

  “管好嘴慢生活”能滅火

  現代人“上火”頻繁,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有關。毒素越積越多,小“火”可能藏著健康大問題。因此,及時滅火很關鍵。滅火有“兩大招”,一是管好嘴:二是慢生活。

  管好嘴就是盡可能不碰有害物;控製動物類肉食的攝入量;多吃些無毒、低毒,或可中和毒性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及時稀釋毒物,利於排出;少上飯館,一日三餐,可有一頓專門喝粥;咽喉疼痛慢性咽炎者,要省言低聲,常常含顆橄欖。

  慢生活就是要適度減慢代謝節奏,及時解毒。一方麵要控製自我,不要盲目加壓,在緊張與鬆弛間保持平衡與張力。代謝減慢了,物質消耗減少了,心火就不會太過旺盛,廢物產生也會減少。

  經常活動四肢,做些經絡按摩、足療等,加強氣血流通,有利於體內毒素及時輸送到肝腎等處,並順利排出。陰霾天要少出門,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避開空氣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