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的三妻四妾指的哪三妻哪四妾?

編輯:東方女性2017-04-16 09:40奇聞趣事
字體:
瀏覽:158次

中國古代男人都是三妻四妾,看過鹿鼎記的人都知道,韋小寶娶了7個老婆,豔羨多少當代男同胞們。究竟是誰規定男人可以一夫多妻,三妻四妾的七個老婆就是封頂嗎?在古代封建社會一夫多妻又給女人帶來怎樣的境遇?  

 提起古代的婚姻製度,相信會讓很多生活在現代的男人羨慕不已。為什麼?不就是因為古代時候的男子可以喜歡誰就把誰娶進家門,而又構不成重婚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妻四妾。而當皇帝的就更了不得了,何止三妻四妾,女人多的要用“後宮佳麗三千人”來形容。那麼,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男人真的可以肆無忌憚地想娶多少就娶多少嗎?

 封建社會時期的中國,雖然從社會地位上講男尊女卑,但是古代仍以“一夫一妻製”作為婚姻的基本原則,而且自秦漢至明清一直如此。而且這種婚姻製度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如唐朝的律法就規定,“有妻再娶者徒一年,若欺妄再娶者徒一年半”;明清時期的律法則規定,“有妻再娶者仗九十,離異”。

所以所謂的“三妻”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如果你在古代說“一夫多妻”,肯定會被認為是不守禮法之徒。我國古代的婚姻製度確切地說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製”,也就是說正室隻有一個,剩下娶得再多,也隻能管那叫妾,不能稱妻。妾下麵還有通房丫頭,而且隻有辦了手續的通房丫頭才能稱為妾,如《紅樓夢》裏的趙姨娘。  

 古代雖有娶妾的習俗,但原則上隻有王公貴族可以娶妾。一直到明朝時期,大明律才有了“庶人於年四十以上無子者,許選取一妾”。的規定。由此可見,中國古代至多也就是實行“一夫一妻多妾製”,與“一夫多妻製”完全是兩碼事。

 而在“一夫一妻多妾製”中,妻和妾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妻的家族,也就是娘家,乃是丈夫的親族,如果丈夫遇到株連的情況,妻子的娘家勢必也要受到牽連,但是妾的娘家就不在此列了。而在財產、爵位的繼承上,嫡出與庶出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一點,我們隻要翻開《紅樓夢》看看王夫人和趙姨娘的家庭地位和她們的兒子在家中的地位,自然就會明了了。

 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一夫一妻”乃是天理,而“一夫一妻多妾”乃是人欲。可見,無論是法律規定還是士人倡議,“一夫一妻”都是婚姻的核心。  

 “一夫一妻多妾製”一直是封建社會的婚姻製度。直到民國成立多年,才在《民法》中規定一夫一妻,將納妾定為違法行為。

 其實,即使是“一夫一妻多妾製”,對平民老百姓而言,這也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百姓的收入水平不高,能娶一個傳宗接代已經很滿足了,納妾根本就不是這個階層可以承受起的。“三妻四妾”自然不是古代的婚姻製度,但是“一夫一妻多妾製”隻能是少數人的遊戲。

 所以,現代男人沒有必要去羨慕古代男人,因為能和你結婚的女人,隻能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