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百裏加急的速度有多快? 比現在的快遞差多
如果你是一個古裝戲迷,那麼肯定會非常熟悉這樣一個鏡頭。八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一路塵土飛揚,駿馬飛馳而至,隻見人影一閃,跳下馬來,大喊:八百裏加急!
比如說唐玄宗統治時期,遇到安祿山叛亂,當時唐玄宗還在華清宮,距離叛亂地區3000裏,而6天時間,唐玄宗就收到了消息,所以平均下來,每天達到500裏。
那個時期傳遞消息,主要靠的是驛站,每隔20裏一個驛站,傳遞消息時,每個驛站都使用快馬,就這樣換馬不換人的交互傳遞,這在沒有信鴿和通訊設備的古代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據大唐六典記載,最鼎盛的事情,整個唐朝有1639個驛站,工作人員兩萬多名,驛兵一萬七千人,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並三種。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喜食荔枝,玄宗就讓驛站用八百裏加急遞送長安,到長安時荔枝上的水還沒幹,可見當時驛傳之快,安史之亂安祿山在範陽起兵,玄宗在臨潼華清池,兩地相隔三千裏,六日內玄宗就得到了消息,這就是日行五百裏。唐代的—尺合現在 0.303m,一裏合 454.2m,就是用現在的眼光看來,八百裏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兩天時間。看起來和現在的快遞差了一點兒,可在當時已經是飛速了
有人問:“執行八百裏加急這樣的重要任務,被敵人或強盜半道劫去了怎麼辦?”從這樣嚴厲的法律看,一般強盜不會去動這些重要文件,免得招惹官方的拚命剿殺。而在交戰時,應早料到敵方或會打埋伏攔截情報,至少會多途徑多人攜帶文書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