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金磚,真的是金子做的嗎?
自古民間就流傳著一種傳說,說皇帝的用品都是金子做的,就連皇宮的地磚都是金的。
但其實並不是呢,這些隻是民間普通老百姓對於皇帝奢華生活的一種幻想。雖然被稱為金磚,但是和普通的磚一樣,都是由泥土製成的,但是金磚具有光潤、耐磨、不滑、不澀等特點。
“金磚”這個名稱的由來據古籍記載,有三種可能性。第一種呢,就是這種磚是由蘇州禦窯燒製出後,專門供往京城使用的,所以被稱為“京磚”。第二種說法呢,便是金磚燒製成後質地極為堅硬,敲擊時會發出類似金屬的清脆聲,所以叫“金磚”。最後一種說法是指在明朝的時候,此磚製作工藝複雜,價格十分昂貴,大概一塊磚便要一兩金子,所以又被俗稱為“金磚”。
金磚的價格貴,和它的精細的做工以及材料的精心挑選是離不開關係的。從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金磚的製作過程。金磚的製作分為六道工序,分別是選土、練泥,澄漿,製胚、陰幹和入窯燒製。
書中描述金磚的原料選土必須是“粘而不散,粉而不沙”的優質土,再將選好的土“吸水滋土,人逐數牛錯趾,踏成稀泥”。翻譯成白話便是將選好的優質土用水浸泡後,用雙腳反複的踩踏,再將土反複捶打,成為稠泥,這個過程便是“練泥”。
明代在蘇州主持製作“金磚”的工部郎中張向之的《造磚圖說》中寫到“入窯後要以鐮草熏一月,片柴燒一月,裸柴燒一月,鬆枝柴燒四十天,凡百三十日而窯水出窯”。這個便是金磚十分複雜的燒製過程,大概要耗時半年多。
金磚從窯洞中燒製好之後,還要經過精心的打磨,讓它像鏡子一樣光亮,不過很可惜,這種水磨的技術目前已經失傳了。金磚在打磨之後還要放入桐油裏浸泡一段時間。古時候的木製家具以及鬥拱柱子都要經過泡桐油這個工序,不僅可以使顏色更加亮麗,還可以延長它的使用年限。
燒製好以後的金磚便可以運輸到京城了。這樣還沒完呢,金磚不僅僅製作過程複雜,耗時長,而且在六、七塊磚中才能選出一塊讓京城那些挑剔工匠滿意的金磚。每塊金磚都要經過反複的檢驗,要做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才能被稱為優質的磚,被使用在皇宮的地麵鋪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