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墓中一行字 揭開一爭論百年的世界謎團!
清朝末年,西方列強用洋槍洋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時,中國的天朝上國神話也被打破了。那些西方史學家們認為,中國不過是個紙老虎,它古代的一些“奇跡”也是有水分的。譬如,當年鄭和下西洋乘坐的那艘排量數千噸的寶船。由於中方一時未拿出有力證據,雙方也曾爭論上百年。
擊破質疑的唯一方法,就是拿出真憑實據。如果現在能發掘出一艘當時的寶船,哪怕是殘骸甚至圖紙,也是一個有力的證據。遺憾的是,這些一點都沒有。那麼,西方史學家們為何要在這方麵和中國較勁呢?因為,鄭和的寶船實在是對西方同期碾壓式的存在。
網絡配圖
那麼,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到底有多大呢?據記載: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中,最大的長44丈4尺,寬18丈,相當於現在的長137米,寬56米。和現在的各類軍艦相比也不算大,也就跟一個足球場差不多,但在當時絕對是足夠大。然而,在西方史學家眼裏,這就是扯淡。
西方專家們認為,以當時明朝的製造水平,僅僅以木頭為主要原料,是造不出這麼大的寶船呢。即便是能造出來,想要把這些寶船帶入大海禁得住風浪,也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西方史學家說這些話,是以何為根據的呢?
西方史學家列舉了同時期15世紀,西方的造船及海上技術。他們認為,1416年英國製造的卡拉克船,排水量1400多噸,才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巨船。中國是農耕文明的國家,西方國家對海上的依賴更強,中國沒理由造出那麼大的寶船。
說到這裏,不免要笑了。15世紀的西方所謂的對海上依賴更強,說明白點兒不就是海盜文化嗎?還有你們國家打個仗,人數過萬都能稱得上是史詩級大戰,這在中國完全是倆個山大王爭地盤的感覺。能多次將小日本打得落花流水的明朝海軍,實力有多強你們懂嗎?
網絡配圖
沒有依據的爭論是沒有價值的,當事情揭秘之後,西方的史學家們終於閉嘴了。這個證據,是來自於一個明朝太監墳墓的發掘。當然,這個太監並非是鄭和,而是他曾經的左膀右臂,名叫洪堡。鄭和下西洋期間,洪保擔任的是鄭和的副使。他的一生,親身、親眼見證了鄭和下西洋的一切。
當然,洪堡更是鄭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寶船直接見證者。經過考古專家的發掘,在洪保的墓中發現了一條至關重要的證據,狠狠地抽了西方學者一記耳光。在洪堡的石碑刻有一行字: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前半句“充副使,統領軍士”,意思就是洪堡在鄭和下西洋時擔任副使者,統領三軍將士。後麵一句才是關鍵“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那麼,這個“五千料”,是個什麼概念呢?料,是我國古代船舶排水量的計量單位,一料相當於現在的0.5噸。而五千料,就是2500噸左右。
網絡配圖
當然,放現在動輒萬噸巨輪來看,絕對是不值一提了。但在15世紀,這絕對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隻了。再看看西方吹噓的15世紀1400噸的巨船,直接是兩倍的體量,能直接秒殺了。
所以,洪堡墓中的一句話,直接解答了一個困擾世紀百年的謎題,更將西方史學家們啪啪打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