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緊張 小孩發燒找準原因助降溫
發燒8成以上是病毒感染
醫師表示,小兒發燒,有8、9成以上是因病毒感染而引發,大部分都會自己好。發燒本身不會傷害腦部,除非是病菌直接感染到中樞神經係統。小兒發燒,若合併其他如頭痛、噁心嘔吐、頸部疆硬、意識改變等腦炎症狀,就要及早就醫。
然而孩子的個性特質各有不同,發燒的表現也會有所差異,有些孩子即便發燒仍然活蹦亂跳,吃得下、睡得著,有些卻可能無精打采、食欲不佳;有的時候可能隻是孩子一時玩過頭,或是情緒不佳哭鬧而發熱,不一定是真正發燒,所以醫師建議家長,在帶小朋友就診前,先做初步的判斷。
41度以下 不會造成人體直接傷害
小兒肛溫或耳溫38℃,或是腋溫37.5℃以上,可算是發燒。除非是腦炎、腦膜炎等直接影響腦部的疾病,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病人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傷害。
部分6個月到6歲的孩子,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痙攣,家長無須過度驚慌,先行退燒再帶往醫院就診即可。小兒發燒是一種症狀,是提醒有病毒或細菌入侵體內的反應,找出病因,對症治療,燒自然會退,切勿因求得一時的心安,太早給予退燒藥,反而忽略讓孩子擁有更強健抵抗力的重要。
醫師提供小兒發燒的正確知識與護理,幫助家長給孩子最適切的照護。
1)量體溫/6個月以下,因為孩子耳道短,耳溫會受耳內角度、耳垢等影響,所以用耳溫槍測到的體溫可能不淮,量肛溫較適合。
2)補充水分/發燒會流失體內水分,務必補充足夠水分,避免脫水,脫水也會導致體溫更高。
3)散熱/發熱期應少穿衣服,少蓋被子,以利散熱;寒顫時,適度添加衣服及蓋被子保暖。
4)退燒方法/用喝溫水、冰枕或散熱貼、溫水拭浴等物理方式退燒,或是就醫,依照醫囑,給予退燒藥或栓劑,但切勿過量使用退燒藥。
"醫師,我的小孩發燒了!" 這是小兒急診室中最常碰到的問題。 據估計, 至少有七成以上被帶來看急診的小孩是因為發燒。根據個人的經驗,絕大多數的家長對於發燒,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著些不正確的觀念。常見到許多家長 為了小孩子發燒而心焦如焚、緊張萬分,甚至有些家長一分一秒都等不得, 深怕小孩子會被 " 燒死 ",而要求醫師 " 立刻 " 幫他的 小孩子退燒。 有些家長父母為了退燒,毫無節製的幫小孩子灌退燒藥,也不管到底是什麽原因發燒,更不管這樣的退燒對小孩有什麽壞處,隻求把燒退下來就好。 如果燒還沒退,小孩子更是像逛街般地看病,這家那家的不斷換醫院,換醫生。如此,不僅家長身心俱疲,而且也浪費醫療資源,對小孩更可能會造成難以預期的傷害。常常盡心為家長解釋,發燒不需要這麽緊張,發燒不會燒壞腦子.‥但常換來懷疑、不信任的眼光,甚至向他解釋到唇乾舌裂都無法動搖他們對發燒的錯誤"信仰 "。個人以為,教導民眾正確的醫學觀念,是重要而且刻不容緩的事。
探討這一係列有關發燒的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體溫 "。人類是恒溫動物,必須將體溫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這樣才能維持體內各種生理化學反應的正常運作。平時肌肉運動、新陳代謝的進行,都可產主 "熱 "而身體對環境的傳導、對流與輻射作用,以及皮膚及呼吸道水份的蒸發,以及大小便的排泄,都可以失掉 " 熱 "。 當這熱的產生與散失之間失衡的時候,存在於腦部 " 下視丘 " 中的 " 體溫調節中樞 " 便會命令身體產主一連串的 "產熱反應 " 或是 " 散熱反應 ",以使體溫保持在一固 定的範圍內。一般體溫調節中樞是將體溫 " 設定 " 在攝氏三十七度左右。
當體溫高於此設定溫度時,體溫調節中樞便會命令 " 散熱反應 " 發生作用 ,使新陳代謝率減慢、血管擴張、以及流汗等‥‥。反之,如果體溫低於體溫調節中樞所設定的設定體溫時," 產熱反應 " 就會開始作用,使新陳代謝率增快、不自主的顫抖,以及收縮血管以減少散熱。這也就這是為什麽我們熱的時候會流汗、冷的時候會發抖的緣故。
了解體溫之後,我們再來談談為什麽會發燒。概括而言,發燒是由於許多各種不同的感染因素或非感染因素和人體的免疫係統作用後所引起的一種反 應。大部分的小兒發燒是感染因素造成的,而其他非感染因素造成的發燒(如嚴重脫水、中暑、膠原病、癌症、身體組織破壞等) 僅佔少部分。 當 各種有害的感染原 ( 如病毒、細菌) 侵犯人體後,免疫係統便會起反應以 對抗這些病原, 這包括各種不同的白血球產生的一連串反應,包括 所謂的 " 熱原", 它能刺激下視丘產生某種" 前列腺素 ",它會影響體溫調節中樞,使得原先設定的體溫值提高, 這時,體溫就會相對的低於體溫設定值,先前提到的 " 產熱反應 " 便開始作用, 使得人體新陳代謝率加快、產主不自主的顫抖、血管收縮等,如此,體溫就會上升,也就是發燒了,所以發燒的時候,呼吸、心跳會變快,且一開始會畏寒、發抖,因血管收縮而使得 手腳冰涼、蒼白,甚至發紫,這都是發燒時的正常現象,不需要過度慌張。 如果感染原在人體內未被消滅,那麽 " 熱原 " 會繼續產生,燒也就不會退。 換句話說,如果感染原被人體的免疫係統或是藥物消滅了,或是控製住了, 熱原也就不會產生,燒自然也就會退了。
先有" 病 ",才 會有 " 燒",如果病情尚未穩定,燒就不會退; 發燒隻是疾病的一個"症狀" ,是 一個"結果 " 如果說發燒本身會變成什麽後遺症,完全是倒因為果 的想法。 例如一般人最關心: 發燒會不會燒壞腦子? 我們可以肯 定說:不會,因為隻有腦部本身的疾病,例如腦炎、腦膜炎,才會造成腦部 損傷的後遺症,如智能障礙、耳聾等。 而這些病會造成腦子 " 壞掉 ",也 絕不是燒壞的,而是腦部先被病所破壞了,才引起高燒的,所以說,發燒是 腦子壞掉後的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一般的感冒、扁桃腺炎、肺炎等也都可能引起高燒,但若沒有併發腦部的感染,就絕不會把腦子燒壞。另外,發燒的久短與高低和病情的嚴重程度並不是完全成比例的,燒得很 " 高 " " 久 ",並不就表示病的厲害,燒的不高或是沒有發燒不就表示病情輕微。所以,我們要關心的並不是小孩 " 燒多高 "、" 燒多久 ", 而是小孩得了什麽 " 病 ",畢竟真正會有後遺症或是危險性的是病,而不是燒。例如,輕微的感冒也常會引起四十度左右的高燒,也可能燒個三、四天 以上,但這通常不會有什麽危險; 然而,致命的敗血症卻可能隻有輕微的發燒,甚至根本沒有燒。因此,奉勸家長們以後不要隻關心小孩子 " 燒那 麽高 " 燒那麽久 ", 更應該要關心小孩子得的是什麽 " 病 ",才不至於 本末倒置, 因果不分了!
既然發燒本身隻是一種症狀,那麽我們需不需要幫小孩退燒呢? 事實上,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率,因而增加氧氣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產生,對於有心肺功能障礙或是代謝異常的嬰幼兒會有不良的影響。此外,有少部分的嬰兒有 " 熱性痙攣 " 的體質,在高燒開始時容易引起抽筋,對於這樣的小孩,在發燒的時候,就須以較積極的方式退燒。然而,大部分的發燒,對正常小孩而 言,並沒有什麽不良的影響或危險,主要是可能會使小孩不舒服、食欲減低、 嗜睡、頭痛、嘔吐等。
這時讓小孩退燒的目的是要讓小孩子舒服些,而不是 " 治病 "。 如果用很激烈的方式退燒,對小孩子會不會有壞處呢? 答案是肯定的! 有些家長由於退燒心切,不顧醫師的指示,自作主張,一再地為小孩猛灌、猛塞退燒藥,直到燒退為止。殊不知如此不僅可能對小孩子的胃、肝或 腎造成不良的副作用,甚至可能造成急性藥物中毒的現象。一再地打退燒針, 不僅是對小孩未成熟的肌肉造成莫大的傷害,也可能引起過敏、抑製白血球、 致癌等副作用,甚至可能會傷及神經,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此外,過於急速的退燒也可能因血管急速擴張而造成休克。
有些時候,醫師也會被逼得用 " 類固醇 "來退燒,它可以抑製小孩的免疫,減少 熱原 " 的產生,燒就比較害易退。如此一來,就等於是與敵人作戰時解散軍隊,讓 敵人肆虐; 此時,燒雖然退了,抵抗力卻變差了。很多病都是要靠人體的抵 抗力來對抗病原體的,如果是為了退燒而抑製免疫係統,那麽不但病程會延 長,也可能引起疾病的擴大與蔓延,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如果覺得小孩發燒了,先不要驚慌,可以自己先幫小孩量一下肛溫。一般而言,肛溫在攝氏三八度以下都可以說是正常的。有時候,小孩子哭鬧,或剛喂完奶後量的肛溫,可能會稍微高一點。在小嬰兒,環境溫度太高,或是衣服穿太多、包太緊,也可能使肛溫較高,這些,都不能算是真的發燒。此外," 摸起來燙燙的 ",但肛溫量起來是正常的,也不能算是發燒。如果真的是發燒了,也不見得一定要馬上看醫師,可以自己在家裡先處理一下 ( 處理方式後麵會再敘述 ),尤其是小孩子看起來都很正常,精神食欲也都還不錯,沒有什麽症狀或隻有輕微的咳嗽、流鼻水,特別是在三更半夜的時候。絕沒有必要在小孩子一發燒就緊張萬分,立刻衝去找醫師退燒。常常是小孩子看起好好的, 什麽症狀也沒有,隻知道發燒了,則此時醫師也不見得能幫得上忙, 頂多也隻是幫小孩退燒,如此,跟自己在家先處理有何不同 ? 況且燒也不見得會退。即使一時燒退了,病還沒好,還是會再燒起來。隻燒個幾個小時,小孩子又沒有什麽特別的症狀,如此幾乎不可能會有立刻危及生命的情形。當然,小孩發燒好幾天,卻仍然隻是自己在西藥房自購成藥退燒而不去看醫生, 似乎也太離譜了些。自行處理後,無論燒有沒有退,還是應該再找醫師看一 下,以鑑定為什麽會發燒、可能會燒多久、應該如何進一步處置、會不會有什麽併發症等。還是那句話,重點是病,而不是燒,隻退燒而不治病,就等 於隻治標而不治本,是非常不智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發燒都可以先在家處理觀察的。
有些特殊的情況,一定要儘速帶孩子去看急診,以鑑別是否有較嚴重或危險的情形:
( 一 ) 發燒超過四十度半: 燒得太高就有可能是有嚴重的疾病, 例如中樞神經感染、藥物中毒、敗血症等。要注意的是,不要把 " 四十度一 " 誤認為 " 四十一度 " ,因為前者相當常見,而後者則罕見,而且也較可能有嚴重的問題。
( 二 ) 發燒合併抽筋: 此時要考慮是否是腦膜炎、腦炎還是熱性痙攣。 此時要注意小孩抽筋的型式、抽筋時間的久暫、以及抽筋前後小孩子的狀況, 以供醫師作為診斷的參考。如果是中樞神經感染,則需要較積極的處理。可能隻是單純的熱性痙攣,則十分良性,以後再發作也不必過分緊張。
( 三 ) 發燒合併劇烈嘔吐或嚴重腹脹: 當然普通的感冒或腸胃炎也可能有這種情形,但也可能是腸道阻塞、腦壓上升等嚴重疾病,需要立刻送醫以鑑 別原因並治療之。
( 四 ) 發燒合併劇烈腹瀉或大量血便。
( 五 ) 發燒合併有發紺、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神智改變等。
( 六 ) 發燒合併有皮膚紫般或紫點。
( 七 ) 發燒年齡小於三個月: 因為此時嬰兒抵抗力尚差, 可能有嚴重疾病 但症狀不明顯,或是病情變化快速,因之小於三個月,尤其是小於一個月的 嬰兒發燒,要格外小心。當然也要考慮是不是房間太熱,或是衣服穿太多、 包太緊引起的發燒。
● 家中小朋友發燒
親愛的小紅帽,晚上媽媽打電話來醫院,告訴老爸你發燒了。老爸的腦海裡馬上浮現你紅撲撲的小臉旦,躺在床上,錯過了晚餐。媽媽很擔心,想把你帶到急診室來。聽媽媽說,如果退燒了,你就跟平常沒什麽兩樣,會抱起你最愛的小熊,拿玩具鍋鏟煮魚湯給小熊喝,也會纏著大人玩遊戲。但隻要一燒起來,你就病厭厭的坐著,無精打采的樣子。
小朋友生病的嚴重與否、有沒有演變出併發症,最重要的是在退燒的情況下,觀察食欲和活力是否減退。
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因免疫力不成熟,容易併發敗血症,通常都需要住院治療、甚至要到加護病房觀察,如果發燒,都該盡快就醫,由醫師評估,本篇適用的對象以3個月大以上的兒童為主。
如果退燒的情況下,你可以喝完媽咪做的清湯,愛吃的布丁和仙貝還是吃得津津有味,又可以跟小熊一起坐在桌燈下看故事書,就不需要急著來急診室。當然愛你的媽咪還是不放心,怕半夜你會發燒不退,萬一燒退不了,怎麽辦?
○ 成因
小朋友發燒絕大部份的原因都是病毒感染,但是如果持續發燒超過2天,或是退燒後食欲和活力不佳,就要小心是否為細菌感染、或是產生併發症。
○ 體溫量哪裡最準?怎麽知道有沒有發燒?
對越小的小孩而言,肛溫是量體溫最準的地方, 超過38℃為發燒;在3個月以上的baby,可以量耳溫,耳溫超過38℃就算是發燒;如果是量腋溫,超過37℃算發燒。
注意事項
塞塞劑除了充份的潤滑以外,還要有點快和準,看準肛門後,先把塞劑尖頭頂入,然後快速往裡推到底,不然小朋友感覺到異物,還是會有點疼,自然會縮緊肛門,就不容易推入了。
量肛溫時,先用中性肥皂或酒精清洗溫度計,以冷水衝淨後,擦一點凡士林潤滑,讓baby抱著柔軟的枕頭或墊子趴在穩固的沙發或床,一手稍微扳開baby粉嫩的半邊屁屁,一手將溫度計看準肛門口伸進去2公分左右,輕輕安撫baby,唱歌給她聽(爸媽別害羞),讓他覺得安心,靜待1分鍾後,等電子溫度計發出聲響,就可以觀看測量的溫度。
在3個月以上的小朋友,這時候小朋友比較難安靜不動的讓爸媽量肛溫,就可以用耳溫取代。量耳溫時,在開啟耳溫槍,裝上保護套,等到螢幕出現耳朵的符號後,就可以溫柔的伸進小朋友的耳朵,按下測量鈕,在發出嗶一聲後即可判讀(在發出嗶聲前不要移動,否則會失準)。
○ 發燒的嚴重性
在老一輩人的觀念裡,發燒是駭人聽聞的事,隻要一發燒,他們總是會講起以前村裡哪個小朋友因為發燒燒壞了阿搭馬(腦袋),後來變得ㄚ達ㄚ達、笨笨的。但是這些阿搭馬被燒壞的小朋友,是因為細菌或病毒感染了腦袋,沒有即時適當的治療所導致的後遺症。為人父母的,就算知道沒有科學根據,也都覺得責任重大、坐立難安,千萬個不願意小朋友因為一時疏忽,導致遺憾。
首先讓我們先明白一件事,體溫除非上升到42℃以上,通常都不會有立即性的危險,越燒並不代表越嚴重!
▲因為病毒或細菌的入侵發生感染
在感染到腦袋或產生併發症以前,小朋友的食欲和活力,會出現明顯的減退,對愛吃的食物沒興趣、退燒的情況下也病厭厭的,連生病前對他充滿魔力的遊戲都提不起勁,這代表小朋友對於感染已經力不從心,必須要盡快就醫,檢查評估有沒有併發症(譬如說腦膜炎、肺炎、中耳炎等)。
○ 發燒的好處
經過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發燒這種以前認為十惡不赦的情況,其實是有些好處的,為了加速免疫能力,指揮大軍對抗外來的病毒或細菌,身體會重新設定體溫,發燒其實是身體自然的一個反應。
原來我們處心積慮的退燒,夙夜匪懈的幫小朋友換額頭上的毛巾,累成熊貓眼其實沒有真的幫上忙?!沒錯,處理發燒這種事,就像親子談心一樣,不能小朋友一叛逆就開打,還要看看小朋友的反抗有沒有道理!
▲是不是會玩、會跳、會做自己喜歡的事?
現代父母處理小朋友發燒,要從「幫小朋友作戰」的前鋒角色抽離出來,成為一個談笑用兵的諸葛亮,不要隻是一昧的退燒、退燒、退燒,「啊∼怎麽還在燒?」讓自己陷入鬼打牆的神經緊張裡。
首先我們先模擬三種可能麵臨的情況:
發燒時,食欲活力滿檔這時小朋友的戰鬥力驚人,輕輕鬆鬆的佔上風,吃東西、玩玩具都維持水準,這時就算發燒,甚至高燒到40度, 隻要食欲活力好,就不需要退燒。
注意事項
但如果有心髒、肺部疾病,以前就免疫力不好、曾經有嚴重細菌感染住院,應該就醫,請醫師評估。
發燒時,食欲活力減退;但退燒時,食欲活力就恢複水準這時小朋友和不懷好意的病菌戰成五五波,為了讓小朋友能夠在戰鬥中逐漸取勝,讓小朋友可以好好睡覺、認真吃飯,退燒就可以成為一種打持久戰的手段,退燒讓baby好好吃飯、退燒讓baby好好睡覺。
同時在退燒時,仔細觀察親愛的小寶貝,食欲和活力是否有衰弱的跡象,尤其在退燒情況下如果都吃不多、不愛玩,就變成下麵一種必須盡快就醫的情況。但若發燒的時間越來越少,活力和食欲越來越棒,就代表疾病正在喊投降,也就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發燒和退燒時,食欲活力都疲弱不振
這代表可能產生併發症,小朋友已經抵抗不住,需要盡快就醫,由專業的醫師評估,可能需要抽血或是住院治療。可以考慮退燒,但是就醫評估更為重要!
○ 怎麽處理
說完了小朋友對抗病菌的三種劇本,接下來就要說明怎麽退燒,但在說明前,我們先認識一下發燒的過程:
A.發冷階段
發燒前,通常會先覺得畏寒、發冷,甚至發抖,這是因為細菌、病毒,或是感染釋放出毒素,掌管體溫的腦部會重設目標的溫度,這個發抖的期間大約持續10分鍾到半小時,這時可以添加衣物,或讓小朋友喝杯溫熱的茶。
這或許聽起來詭異,明明就要發燒了,幹嘛還保暖呢,這樣不是燒得更高嗎?問題是這時小朋友的腦袋裡,已經設定了比正常體溫更高的溫度,身體以發抖、發冷來努力的產熱,迎合腦袋定下的目標,這時候即使散熱,也阻擋不了身體的使命必達,反而隻是延長畏寒不舒服的時間。
B.發燒階段
肌肉抖動產熱以後,體溫逐漸升高,一直到腦袋設定好的溫度,變成發燒,小朋友因為血管收縮的能力非常好,常常會有四肢冰冷的情況。這時不再感到發冷,如果有需要退燒,就可使用「退燒的方法」。
C.退燒階段
出汗、退燒,體溫恢複到正常範圍。
○ 退燒的方法(從發燒到退燒,前述B→C的階段)
其實非常簡單,醫院和家裡的作法也差不多。在發燒的baby停止發抖或怕冷,體溫發燒,代表體溫已經上升到大腦訂定的目標,如果有必要退燒,首先拿掉太厚的衣服,穿著寬鬆的衣服,有助於排汗散熱。
口服退燒藥水
家裡可以常備小朋友用的退燒藥,避免大半夜的措手不及,甜甜的口服藥水6到8個小時可以吃一次,多吃不會幫忙退燒,反而容易引起肝腎的負擔(使用前請確定沒有對相關藥物過敏,如果有疑問應請教醫師或藥師)。
肛門塞劑
如果已經讓b a b y 穿透氣的衣服、移開覆蓋手腳的衣物, 讓baby可以透過散熱降溫,在吃藥後一兩個小時,體溫持續超過39度,而且沒有拉肚子,就可以考慮用退燒塞劑。
或是嘔吐的小朋友,沒辦法喝藥水,也可以使用塞劑。抹一點藥局或藥粧店都買得到的凡士林,對著肛門口溫柔的推到底,並且捏住屁股3分鍾,以免塞劑滑出(退燒塞劑通常需要10∼20分鍾的時間溶化吸收,如果拉肚子的話,藥物一方麵會刺激腹瀉,讓藥物被排出,吸收的效果也會打折扣)。
▲退燒塞劑
通常12.5 公斤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塞一顆( 12.5毫克),低於這個體重的可以用比例估算,譬如說6公斤的小朋友約略塞半顆( 更輕的小朋友?小於3個月的baby發燒,該快點送醫,就不要隻退燒不看病了)。
注意事項
如果又吐又拉,吃藥、塞塞劑都無法成功,加上活力、食欲又變差的話,就該帶去給醫生想辦法了。
○ 還是燒,怎麽辦?
可以擦拭散熱或洗溫水澡。請媽咪幫你用溫水擦澡、洗個溫水澡,或是特別擦在可以散熱的那些地方(脖子、手腕、腳踝和膝窩,這些都是血管比較靠近體表的地方,所以比較容易帶走熱量)。
溫水的定義就是跟體溫一樣30∼37℃,所以爸媽在測水溫時,不應該感覺到熱或太冷,才是適當的溫度。切記不可以塗酒精,也不要用冷水,這兩個方式反而會讓寶貝周邊的血管收縮起來,影響散熱的效果,實際上也讓小寶貝很難受。
綜合這些方法, 其實八成以上的高燒都可以漸漸退下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再提醒媽咪一次,是在退燒的情況下看寶貝的食欲跟活動力,如果跟平常的食量相比,減少到一半以下,或是不笑、不愛跟心愛的小熊玩,或是發燒超過三天,就應該帶來醫院給醫生檢查評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