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嘔吐的原因是什麼 寶寶嘔吐怎麼辦

編輯:東方女性2016-12-09 11:38兒科疾病
字體:
瀏覽:407次

  小兒嘔吐的原因

  1、喂養或進食不當

  喂奶過多,奶的配方不當,吃奶時吞入大量空氣等,都會造成小兒嘔吐。

  2、消化功能異常

  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及敗血症等疾病時,在高燒、惡心、食欲減退的同時,常伴有嘔吐。

  3、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胃炎、腸炎、痢疾、闌尾炎等疾病,由於局部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嘔吐,此時多會伴有惡心、腹痛及腹瀉等其它消化係統症狀。

  4、神經係統疾病

  腦炎、腦膜炎、頭顱內的出血或腫瘤以及顱腦外傷等中樞神經係統疾病也能引起嘔吐,以嘔吐前無惡心並呈噴射性為特點,但往往同時伴有神經係統的其它症狀,如頭痛、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風、昏迷等。

  5、精神因素

  有些孩子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過度緊張或焦慮引發嘔吐,再發性嘔吐這種病有時也與精神因素有關。

  6、中毒

  包括各種中毒,如食物中毒、有毒動物、植物中毒及藥物、農藥中毒等,幾乎都有嘔吐症狀,但不同的毒物中毒又有其各自的臨床特點,可供鑒別。

  7、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起嘔吐,因為寶寶容易被鼻涕堵塞產生惡心的感覺。

  8、過度哭泣或咳嗽

  時間過長的哭泣或咳嗽也可能引起寶寶作嘔的反應,造成嘔吐。

  9、其他

  內耳的前庭功能失調或美尼爾氏病(內耳膜迷路積水)嘔吐比較劇烈,但多伴有眩暈、視物旋轉;小兒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胃扭轉、肥大性幽門梗阻等,此外,腸蛔蟲症病兒發生腸梗阻或膽道蛔蟲時嘔吐也比較嚴重。

  兩周內的寶寶嘔吐原因

  1、嘔吐羊水

  由於分娩時吞入的羊水刺激胃,生後當天或此日多次嘔吐,將羊水汙染的胃內容物吐淨後,可自行緩解。重者,醫生可以給予洗胃,一般很快會好的。

  2、胃扭轉

  需要通過X線檢查作出診斷。

  3、食管閉鎖或狹窄

  生後開始,每於喂水或奶後即嘔吐,奶汁未經消化,並含有食管粘液。

  4、腸道閉鎖

  回腸閉鎖比較多見,生後24小時出現腸梗阻的體征、頻繁的嘔吐、嘔吐物可以帶有膽汁,並且伴有上腹部脹滿,出現胃、腸型,見不到正常的胎便。

  5、肛門或直腸閉鎖

  出生後無胎便,24~36小時後出現嘔吐和腹脹,嘔吐物可以混有胎便,腹脹嚴重不能緩解,應仔細檢查肛門和直腸。

  6、胎便性腸梗阻

  由於先天性胰腺纖維囊變性變,胰腺泡減少,胰腺分泌減少,胎便粘稠,阻塞腸道,多在生後即開始嘔吐和腹脹,如果診治及時可以有所緩解。

  7、胃或腸旋轉不良

  於生後一周內或各年齡組發病,經常嘔吐是常見的症狀。

  8、巨結腸症

  起病較早較重者,生後一周以內,由於無大便,出現乙狀結腸型或腹脹和嘔吐。

  9、腦部產傷

  新生兒顱內出血、硬腦膜下血腫,窒息綜合征等,在此情況下,嘔吐在生後不久發生,且多為噴射性的,常伴有突然的尖叫聲哭叫(腦性哭叫),青紫、驚厥、昏迷等症狀。

  中醫認為小兒嘔吐的原因

  1、飲食不節,喂養不當

  如乳食過量,恣食肥甘、生冷及難以消化之食物,乳食積滯胃中,引起嘔吐。

  2、跌仆驚恐

  小兒發育未臻完善,神氣怯弱,易受感觸。如目睹異物,耳聞異聲,突然跌仆,卒受驚恐,驚則氣亂,恐則氣下,以致氣機逆亂,擾動肝氣,肝膽不寧,致肝氣橫逆犯胃,氣隨上逆,肝胃不和,而致嘔吐。

  3、脾胃虛寒

  若乳母平時喜食寒涼生冷之品,乳汁寒薄,兒食其乳,脾胃受寒;亦可因先天稟賦不足,脾胃虛寒,易受客寒;或小兒過食瓜果生冷,因冷生寒;或病程中過服苦寒攻伐之劑;或感受風寒之邪,均可使寒凝中脘,中陽不運,胃失和降,寒邪上逆,發為嘔吐。

  4、肝氣犯胃

  小兒亦有情誌活動,如環境不適或所欲不遂,或遭受打罵等,均可產生情誌怫鬱,導致肝氣不暢,橫逆犯胃,氣隨上逆而致嘔吐。

  5、胃有積熱

  由於乳母喜嗜油煎、辛辣食品,乳汁蘊熱,兒食母乳,以至積熱於胃;較大兒童過食辛熱之品,熱積胃中;感受夏秋濕熱,蘊於中焦,皆可致脾胃升降失職,導致胃氣上逆而發生嘔吐。

  寶寶嘔吐怎麼辦

  1、要讓孩子坐起,把頭側向一邊,以免嘔吐物嗆入氣管。

  2、嘔吐後要用溫開水漱口,清潔口腔,去除臭味。嬰兒可通過勤喂水,清潔口腔。

  3、勤喂水,少量多飲,保證水分供應,以防失水過多,發生脫水。水溫應冬季偏熱,夏季偏涼,溫水易引起吐。

  4、注意飲食,不要吃得太多,盡量少食多餐。不要吃油膩酸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腸。吐後應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麵條),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

  5、注意觀察嘔吐情況,嘔吐與飲食及咳嗽的關係,嘔吐次數,吐出的胃內容等。

  6、盡量臥床休息,不要經常變動體位,否則容易再次引起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