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護膚品成分呢忽悠了嗎

編輯:東方女性2012-04-11 14:00護膚技巧
字體:
瀏覽:92次
文章簡介:經常在網絡上泡美容論壇的讀者,一定會看過這樣的帖子:把一件護膚品的成分表完整列出來,然後根據成分表來分析這件產品好或不好。這樣的帖子看起來非常專業,非常受對護膚品不是特別了解的網友追捧,於是乎所謂的“成分達人”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你陷入了“唯成分論”的陷阱嗎?現實中,很多人卻陷入一個護膚品的“唯成分論”誤區,現在中英對照的成分表在網上輕易就能搜索到。成分論就像流感一樣,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做成分分析,很多網友隻憑成分去判斷一個護膚品的好壞。於是乎,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人會說成分表裏所有都好,卻添加XX不好的成分,這個產品就被完全否定,卻不去考慮它實際使用效果是否優秀。但其實,成分混合後會起變化,要知道有些成分在保持一瓶護膚品的穩定有不可替代作用,如果取消了XX不好的成分,整個護膚品的平衡都被打破,也許應該發揮效果的那些成分都發揮不了。單看成分表,就輕易說這成分不好,那成分不好,是不準確的,不能單看某個成分就說一個護膚品是好是壞。再則,成分的濃度問題。目前大部分品牌都會在包裝上列出護膚品的完整成分表,但是濃度比例你是不知道的。同樣的成分,如果濃度比例稍有差別,配出來的護膚品就會天差地別。這就是為什麼護膚品商

  經常在網絡上泡美容論壇的讀者,一定會看過這樣的帖子:把一件護膚品的成分表完整列出來,然後根據成分表來分析這件產品好或不好。這樣的帖子看起來非常專業,非常受對護膚品不是特別了解的網友追捧,於是乎所謂的“成分達人”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你陷入了“唯成分論”的陷阱嗎?
  
  現實中,很多人卻陷入一個護膚品的“唯成分論”誤區,現在中英對照的成分表在網上輕易就能搜索到。成分論就像流感一樣,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做成分分析,很多網友隻憑成分去判斷一個護膚品的好壞。於是乎,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人會說成分表裏所有都好,卻添加XX 不好的成分,這個產品就被完全否定,卻不去考慮它實際使用效果是否優秀。但其實,成分混合後會起變化,要知道有些成分在保持一瓶護膚品的穩定有不可替代作用,如果取消了XX 不好的成分,整個護膚品的平衡都被打破,也許應該發揮效果的那些成分都發揮不了。單看成分表,就輕易說這成分不好,那成分不好,是不準確的,不能單看某個成分就說一個護膚品是好是壞。
  
  再則,成分的濃度問題。目前大部分品牌都會在包裝上列出護膚品的完整成分表,但是濃度比例你是不知道的。同樣的成分,如果濃度比例稍有差別,配出來的護膚品就會天差地別。這就是為什麼護膚品商敢公布成分,而不會擔心你拿著這個成分表就能配出一模一樣的護膚。這個比例可是護膚品廠家的商業機密,不可能透露給你,別說一般的網友也沒有能力去測試出這個比例,就算是專業人士也很難去百分百複製出一件護膚品。單靠掌握點成分知識,還沒用就評判護膚品的好壞,實在是有失偏頗。例如,一個保濕的護膚品裏含有透明質酸,它的濃度要達到一定比例才能有好的保濕效果。如果裏麵的濃度很低,就算含有了,也是用處不大的。
  
  成分等級,美容界的至高機密就算是真正給了你百分百完整成分表,你又能知道什麼?除了成分的濃度,成分的等級如何,也是在成分表不會說出的秘密。因為成分原料也是分等級、分種類的。尤其是植物萃取,由於溶劑不同,萃取方法不同,提純程度不同,成分表中相同的名字可能意味著完全不同的功能。同樣是“透明質酸”,有高到幾十萬元和低至幾萬元的不同等級,還有大分子小分子的不同,最後出現在不同品牌中,體現在實際使用中的保濕效果當然不可能相同。同樣是“可溶性膠原蛋白”,分子的大小也使得對皮膚的保濕效果不同,當然原料價格也相當不同。同樣是“玫瑰精油”,但不同的種類和不同的產地,我想大家也都知道玫瑰精油的價格差別吧。
  
  另外,成分添加的順序和製作的方法不同,也直接影響到最後的成品。舉一個很俗的例子,我非常喜歡吃上海的紅燒肉。但給我同樣的原料去做一盤紅燒肉,卻並不能做出大廚的味道。因為我不知道油要燒到多少度,翻炒多久開始調味,需要加多少水去悶煮,也不清楚應該燉多長時間出鍋是味道最好的。這些製作上的工藝都是廠商的不傳之秘,所以,即使用了一模一樣的配方,成分絲毫不差,也不能製作出一模一樣的護膚品。這說明除了成分濃度,護膚品的製作工藝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可見,成分表的局限真是很多,成分表不能告訴我們的秘密太多太多。可是不看成分表,局限更多,消費者會更茫然,畢竟這是產品上唯一相對可信的信息來源。而且,有些產品成分是保密的,配方裏有的東西不標注這在業內也是常見的,每個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保密不標的東西,這也很正常。所以我們國家現在出的那個全成分標的規定實現難度也是很大的,你看現在連很多進口大牌都沒給標出全成分表,再加上也沒有專門的機構來監督成分表的真實性。即使有這樣的機關,但依我們國家機關的作風,估計也會變成一個向品牌索要錢財的手段,這費用又會轉架到消費者身上。
  
  唯有了解這些局限,才能正確地選擇合適自己的產品。但絕對不輕易隻從成分表去分辨一個護膚品的好壞。希望讀者能從網上的成分誤區裏走出來,讓成分表隻成為選擇護膚品的一個部分參考,根據成分、自己的膚質和看別人的實際使用效果等諸多綜合因素來選擇護膚品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