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客講述在京生活 來了一年一分錢都沒攢下
在他所進行的“北京市青年住房狀況調查”中,有52.1%的被調查者在北京租房。他們付出的平均月租金是1993.4元,占家庭人均月收入的37.1%,略高於其自認為最多能夠承受的比重(35.2%)。這意味著,對於租房居住的受訪者而言,每月的房租負擔已達到其所能承受的“極限”。重壓之下,很多年輕人被迫選擇了並不被政策允許的“群租”。
從北京地鐵崇文門站的地下走向地麵,需要經過42級台階。過去一年裏,彭慧一次又一次走過這42級台階,經過並不複雜的左轉右轉,回到“家”中。
彭慧有29位室友,她們共同的“家”是一套約14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這套房間原來的結構,彭慧和她的室友們都沒有見到過。她們來到這裏時,房子已經被改造成4個臥室、1個小廳、1個廚房以及兩個衛生間。4個臥室裏分別住著10個人、8個人、6個人和6個人。
1992年出生的彭慧並不習慣把這間群租房稱作“家”,她的家在千裏之外的哈爾濱。像這間房子裏的其他人一樣,彭慧盡管喜歡談論北京,卻從未真正屬於過這座城市。
彭慧心大,遇事想得開。這樣一位神經“大條”的女孩,在一個溫暖得令人想瞌睡的下午,正蜷縮在一個容納了10個人的房間的下鋪,用筆記本電腦看《刑事偵緝檔案》第四部,“古天樂在這裏麵特別酷!”彭慧笑嘻嘻地說,唯一讓人心煩的是房間裏的網速。由於10人共用一個網絡,姑娘們經常連不上網。
即便性格開朗,彭慧與她們也甚少交談。睡一覺再睜開眼,對麵的床可能就換了新人,這些住在同一屋簷下、聽得到彼此呼吸的女孩有時並不知道對方的名字和她身後的故事。
10天前的彭慧還不能這樣悠哉,那時的她還是一家地產中介的銷售,在北京東二環、三環之間奔波。因為不會騎自行車,彭慧沒有像其他中介人員那樣穿著襯衫、打著領帶,騎電動車呼嘯而過。但相同的是沒日沒夜地辛苦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