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也要遵守五個戒律

編輯:東方女性2012-03-21 16:15養生保健
字體:
瀏覽:123次

  睡覺是最天然和有效的養生方式,好的睡眠比任何補品都要來得有效,但睡覺也要遵守五個戒律,你是不是也遵守了呢?

  “春眠不覺曉”是春季不少上班族遇到的困擾,由此導致的無精打采、昏昏欲睡自然會影響工作效率和日常情緒,嚴重的甚至會形成春困,有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危險。怎樣把困意趕走?或許可以參考禪醫的睡眠建議,精神飽滿地迎接每一個清晨。

  第一條:子時之前一定要睡覺

  在少林寺的養生概念中,睡覺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時(相當於晚上11點—次日淩晨1點)前不睡覺,看病時很多老僧醫就會說:“不給你治了。”其實不是不給治,而是治不好了。長年熬夜的人,無論男女,直接傷肝,日久傷腎,逐步造成身體氣血雙虧,每天照鏡子時會覺得臉色灰土一片。這時候就是天天營養品,天天鍛煉身體,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帶來的傷害。

  因此,早起沒關係,但晚睡絕對不行。許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習慣,這往往容易傷肝傷精傷膽。這樣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鬱,快樂的時候不多(肺氣也受影響,長期得不到有效宣發的原因)。還有的人認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補回來,其實根本補不回來,要麼睡不著,要麼睡不夠,即使感覺補過來了,其實身體氣血已經損傷大半了。

  第二條:睡時宜一切不思

  “視此身如無物,或如糖入於水,先融化大腳趾,然後是其他腳趾,接著腳、小腿、大腿逐漸融化,最後化為烏有,自然睡著”。這是禪醫入睡時的理想精神狀態。很多時候,失眠源於入睡時有揮之不去的雜念。此時,不要在床上輾轉反側,以免耗神,更難入睡,最好的辦法是起坐一會兒後再睡。實際上,對於現代人來說,要想在晚上11點前入眠,早早地上床醞釀情緒也很關鍵,以便給心神一段慢慢沉靜下來的時間。“先睡心,後睡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還是不行,可以嚐試在睡覺前簡單地壓腿,然後在床上自然盤坐或者跏趺坐,兩手重疊放於腿上,自然呼吸,感覺全身毛孔隨呼吸一張一合,若能流淚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覺時倒下便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