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適當捂一捂 不僅沒壞處還能養生防病

編輯:東方女性2018-03-07 16:51養生保健
字體:
瀏覽:8次

為什麼要春捂秋凍

為什麼要春捂

常會聽到人說“春捂”這個詞,而現在正是初春之時,那麼,為什麼要春捂?春捂有道理嗎?

“春捂”是指在春季,氣溫剛剛轉暖的時機,不要過早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

我們腳下的土地有積聚能量的作用,進入到冬至後,氣溫慢慢降低,天氣變冷,土地的溫度也逐漸降低,積聚寒冷,一直到進入春天後,氣溫逐步回升,然麵土地積聚的寒氣卻不能很快的釋放,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才能回暖,若早早的脫掉棉服,人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進而引發疾病。

說得簡單一些,冬去春來,寒氣始退,陽氣長發,而人們的肌體調節功能還不能及時的跟上天氣的變化,一有不注意的地方,作風感冒就容易乘虛而入。

由此看來,春捂是及為重的,而春捂還有原則需要遵守——過猶不及,不捂不行,捂過頭也不成,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捂做得好,才能為新的一年打好健康基礎。

春捂的好處

能調節人體恒定溫度

不管季節如何的變化,人體的體溫應該要保持在37度左右,而人體保持恒定的溫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縮和皮膚的出汗來調節,二則是靠增減衣服來維持。如果剛進入到春天就早早的減掉衣服,會破壞人體恒定溫度的調節,影響身體健康。

抵禦風寒

人體和自然界一樣,在春天開始複蘇,在冬天處於沉睡狀態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起來,毛孔張開,當有冷風來襲時,通過皮膚毛孔直入人體,令人感到寒冷,而春捂正是就能幫忙抵禦風寒。

多穿點沒壞處

春天的氣溫不穩定,忽冷忽熱,在這種不穩定的環境下,體溫調節機製還完全適應過來,會造成寒熱失調,使免疫力下降,易招惹疾病,所以捂著點總是沒壞處的。

不捂容易生病

在初春的時候,經常會有寒流和冷空氣的南下,令氣溫急劇下降,對於這種情況,如果不春捂,合理的培養衣物,機體很難適應冷暖的變化,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尤其是女性朋友,本身體質屬陰,早春季節忽冷忽熱,加上多風多雨,如果不多穿點衣物,一不小心就容易受寒出現腎陽不足,使得陰寒內盛、腎陽虛寒,使胞宮失於溫煦,出現“宮寒”。

為什麼要春捂秋凍

春捂要怎麼捂

重點捂頭腳

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早晚低溫,且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春捂重點要照顧頭和腳。頭部由於沒有衣物的遮擋,易受風寒,不妨繼續戴著圍巾,或口罩,不過分減掉衣物,而由於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會比上身要差,過早換上裙裝,短褲,或脫掉秋褲等,容易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並且,還會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招惹細菌,病毒感染,引發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

還要捂腰腹

人體的陽氣之根在腎,風寒易損傷腎陽,進而出現腰酸軟,怕冷,尿頻,精神疲乏等等症狀,所以要注意腰部的保暖,不妨經常用熱水袋敷敷腰眼處的腎俞穴,可起到溫腎陽之用。

肚臍為神闕穴,保暖好腹部可以鼓舞脾胃陽氣,尤其是胃寒,容易腹瀉,有宮寒的人要特別注意腹的保暖,可通過熱敷,艾灸等方法保暖。

寶寶要護好前心後背

當人體的四肢暖和時,身子也就是暖和的,對於小寶寶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護好前心後背,所以,最好能給寶寶穿個小棉坎肩兒,護心護背,這樣既不會捂過頭,孩子穿著活動也方便。

“捂”的標準

春捂一般情況下,立春後最短也要捂10-15天。雖然春天已經來臨,但是,冬季的低溫並不會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幾天的過渡時間,當然了,春天要“捂”,但也還是要有個尺度,而“捂” 的具體標準可以綜合考慮氣溫和個人感覺兩方麵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