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宜和忌

編輯:東方女性2013-12-30 15:52養生保健
字體:
瀏覽:145次
冬季進補宜和忌

  冬季氣溫寒冷,許多患有虛證的中老年朋友都在適時進補。同是進補,多數人效果滿意,但也有一些人或效果不明顯,或還出現了一些副作用。究其原因可能很多,服用方法的正確與否是一條很重要的原因。

  臨床實踐證明,補藥服用方法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進補效果。例如,有的人化了許多錢,配了一劑補膏,由於每次總是空腹衝服,引起了胃腸不適,甚至呆胃酸脹或腹瀉。有的人買了紅參,由於研粉過粗,服後胃腸道不易吸收,有效成份大都被排泄出去了,造成了很大浪費。因此,補藥的服用方法很重要,也很有講究。

  許多藥都有自己的特殊服法,服前一定耍弄清楚。如西洋參宜切片含服,可治咽幹火旺虛損之症;紅參、白參宜煎服,有效成份易於被人體吸收而見效;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葷膠,可用黃酒燉服或人藥煎服。補益藥一般以久煎、飯前服為宜。水泛丸、糊丸宜包煎服,這樣易於消化,不致呆胃。食品類藥物,如百合、蓮肉、芡實、綠豆、赤小豆等,宜浸潤煮粥服用。

  煎補膏一般與煎藥大致相同,即將全部藥物先用溫水浸3-4小時,然後人鍋加熱至煎沸後2小時,倒出頭煎汁;然後再加水,沸後再煎1.5小時,取二遍汁;再加水煎沸後,續煎1小時,取三汁;待沉澱後,倒人鍋內加熱收膏。煎膏製法的關鍵環節是煎透、取汁、過濾、澄清,文火濃縮,糖、膠下鍋,不停攪動,粘後停火,出膏待涼備用。這樣煎出的補膏易於吸收。

  服補藥期間,如患感冒、腹瀉、痰濕咳喘等症時,應停止用藥,暫不進補。患感冒後因表症未解,服用滋補之品,有“閉門留寇”之弊;患腹瀉時因胃腸吸收不良,會影響藥效發揮,也應停服。患痰濕咳喘之症後,如不止服,有“關門閉竅”之弊。

  當身體有病服用化學藥物治療時,就不要同時服用藥酒類補劑。一般在化學藥物停服二三天後,再恢服服用用藥酒。

  “少年慎補,老人慎瀉。”如見老人便秘,不宜用瀉下藥物,隻宜用潤下藥物,老人多見陰虛腸燥便秘,宜用養陰潤燥增液藥物,不宜亂投寒涼瀉下之晶。

  老人宜“平補”而不宜“滋補”。若亂投滋膩呆胃之品,易影響消化吸收。補血滋陰藥多滋膩,脾虛而消化不良的人要慎用;補氣壯陽藥多溫燥,陰虛心熱、肝陽上亢者也慎用。

  進補期間還忌偏食。因為偏食辛味易助火,偏食甘味和葷肴易助濕生痰。服補藥期間也忌飲茶,因茶葉中的鞣酸能破壞補藥中的有效成份,也不要吃蘿卜,因蘿卜破氣,會降低藥效。

  節假日或參加盛宴後,因吃了較多的肥甘厚味,甚至還飲了多量的酒,胃腸負擔已重,這時就不要再服補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