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麵色察顏觀色保健康

編輯:東方女性2011-06-25 09:07養生保健
字體:
瀏覽:114次

  1.急性病麵容:表現為潮紅,呼吸急促,鼻翼扇動,表情痛苦,煩躁不安等。中醫認為常見於大葉性肺炎、瘧疾等。

  2.慢性病麵容:表現為麵容憔悴,麵色灰暗或蒼白,目光暗淡,神疲力乏等。中醫認為屬正氣衰弱之虛症;西醫認為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慢性肝炎、肝硬化、結核病等。

  3.貧血麵容:表現為麵色蒼白,唇舌色淡,神疲乏力,心慌氣短等。中醫認為屬氣血不足之虛症;西醫認為多見於貧血。

  4.甲狀腺功能亢進麵容:表現為眼球凸出,眼裂開大,雙目圓瞪,目光驚恐,麵黃肌瘦,興奮不安,煩躁易怒等。中醫認為是肝氣鬱結,日久化火,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西醫則看作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典型麵容。

  5.甲狀腺功能減退麵容:也稱粘液性水腫麵容,表現為麵色蒼白或枯黃,目光呆滯,顏麵浮腫,唇厚舌大,眼瞼變厚,皮膚幹躁無彈性,皺紋雖少但深,頭發稀疏幹枯,眉毛脫落最為明顯。中醫認為屬脾氣虛與腎陽虛證;西醫認為多見於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去睾症和垂體功能減退症也可見此類麵容。

  6.肢端肥大症麵容:頭顱增大,臉部變長,下頜大而前突,顴部突出,眉弓隆起,耳鼻增大,唇舌肥厚,牙齒稀而錯位等。此麵容多見於肢端肥大症。

  7.二尖瓣麵容:又稱風濕性心髒病麵容,表現為麵色黃而浮腫,麵頰暗紅,口唇青紫,舌色晦暗,心慌氣短等。中醫認為屬心血瘀阻,乃心氣虛和陽虛所致;西醫則認為多見於風濕性心髒病,是二尖瓣狹窄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可以見於肺心病或某些先天性心髒病患者。

  8.傷寒麵容:表現為反應遲鈍,表情淡漠,舌紅少苔,氣短懶言,甚至有意識障礙。中醫認為是氣陰兩虛,屬溫病範疇;西醫變為多見於傷寒、腦脊髓膜炎、腦炎等疾病。

  9.結核病麵容:表現為麵色蒼白,頰紅如胭脂,消瘦。此麵容多見於肺結核活動期。

  10.滿月臉:表現為臉麵紅胖,圓似滿月,甚至從正麵看不見雙耳,從側麵看不見鼻子。由於兩頰脂肪堆積下墜,鼻翼被擠下拉,口裂變小,口角與頰部間出現深溝,麵色紅嫩,毳毛增多,常生痤瘡,唇上可見小胡須。西醫認為是柯興氏綜合征或因長期使用促腎上腺皮激素所引起的皮質類固醇過多者的特征性麵容。

  11.腎病性浮腫麵容:表現為麵色蒼白浮腫,皮膚緊而幹燥,眼瞼浮腫尤以晨起最為顯著,且額部多有指壓凹征。此麵容除見於各種腎病外,也見於心力衰竭、營養不良、麵部血管神經性水腫、嚴重哮喘、百日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