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小常識 冬季養生保健的原則
古代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這個觀點是千真萬確的。天有春,夏,秋,冬四季之輪替。人也隨著四季的輪替而變化,所以人與自然都出現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人們脈搏也出現春弦,夏洪,秋至,冬石的現象。就現代醫學而言,夏天天熱,血管擴張,血壓偏低,脈搏浮大。冬天天冷,血管收縮,血壓偏高,脈搏見沉。冬天是一年當中靜止時期,萬物收藏,對人來說,冬天也是人們進入休閑時期,體內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消耗相對減少。因此,冬天養生保健是最佳時期。
冬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精神養生、食物養生和起居養生。
一、寧靜為本,保養精神冬季要以安定清靜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緒上的穩定。《黃帝內經》中“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說,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幹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二、多食溫熱,少食寒涼冬季養生要以食物養生為輔。傳統養生學將食物分為寒涼、溫熱、平性三大類。冬季氣候寒冷,人們為了禦寒保暖,應多食用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而少食用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薑、蔥、大蒜等。
三、早睡晚起,避寒保暖冬季養生貴在空氣新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冬季適當地增加睡眠時間有利於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