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注意事項 孕婦飲食的黃金原則

孕婦飲食黃金4原則:
1、不偏食:
有些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口味突然改變了!變得喜歡吃某一食物,但過於偏食的結果,就會造成營養不均衡;也可能影響到胎兒神經係統的發育。而寶寶出生後,在腦細胞發育的階段,也將可能受到幹擾。
2、不喝酒:
酒精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裏麵,但因胎兒的器官都還在發育當中,因此對於酒精的排除能力,會比大人更差,主要是中樞神經係統最容易受到破壞,容易產生智能低下的孩子。

臨床上發現,準媽媽飲酒的次數,如果每周超過3~5次,比較容易產下畸形兒,如小耳症、下巴較短、臉扁平、心髒畸形等。建議婦女在準備懷孕的期間,就要提早戒酒。
3、不抽煙:
尼古丁會刺激血管中樞,使胎盤得到的氧氣供應和血流量不足,胎兒也會長不好;臨床上發現,抽煙的媽媽所產下的胎兒,體重比較不足,也容易早產或流產。
4、少喝咖啡和濃茶:
因為實驗發現,咖啡因會造成實驗動物的畸形,雖然目前還沒有人類的實驗報告,但重點是,如果能夠控製就盡量少喝。

養生乘法表——少肉多豆:
1、少肉多豆:
這似乎已成了眾人皆知的“秘密”。我們身邊有不少“肉食動物”,漢堡、烤肉、烤鴨、紅燒肉,頓頓無肉不歡。按“膳食平衡寶塔”的建議,一個人每天最好隻攝入瘦肉75克,即一副撲克牌大小的一塊。
其中,體力勞動者、男性可以多吃紅肉,腦力勞動者、女性及身體機能退化的老人,應多吃白肉。尤其是患有肥胖、心髒病、高血壓等的人,更應少吃肉,多吃豆製品。豆子被稱為“地裏長出來的肉”,特別是用大豆做的各種豆製品,比如水豆腐、豆腐絲、豆腐幹、豆腐皮之類,都是提供蛋白質的好食品。

2、少鹽多醋:
鹽不僅會偷走你身體裏的鈣,還會帶走正常的血壓。自家做飯時,除了少放鹽,也要盡量控製醬油、番茄醬、辣椒醬、咖喱等調味品的攝入量。更要小心看不見的鹽,比如餐館中紅燒菜、燉菜等菜品,薯片、罐頭及快餐方便食品中都含較多的鹽。
醋則稱得上是廚房裏的保健調味品了,炒菜時不妨放一點,用米醋醃泡菜可以降血脂,用陳醋配著麵食吃能助消化,做魚和骨頭湯的時候放點醋,還有助於其中鈣質的吸收。
3、少衣多浴:
一提到少穿,自會讓人想到“春捂秋凍”。其實,秋凍不是讓人挨凍,而是指緩緩添衣。適當的涼爽刺激,有助於促進身體代謝,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當戶外早晚氣溫降低到10℃左右時,就應該結束“秋凍”了。

洗個熱水澡既能解乏,又助睡眠,最重要的是在洗澡時做點“小動作”,比如用手掌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按摩,並淋浴腹部,可以防便秘,在水流中搓臉能加速血液流動,能緩解疲勞。早晨起來最適合淋浴,可以喚醒身心,而睡前1至2個小時,最好在浴盆裏泡個澡。水溫應在40~50攝氏度,比體溫略高。
4、少食多嚼:
想管住自己的嘴,不妨嚐試以下幾招:在感到有點兒餓時開始吃飯,而且每餐在固定時間吃;每次少盛一點,或使用淺盤和透明餐具;吃飯至少保證20分鍾,因為從吃飯開始,經過20分鍾後,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

一般來說,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有助消化,避免發胖,還能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不妨用小湯匙代替筷子,或者輪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飯,即使想快也快不起來,保證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