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脫肛的症狀 老年人經常脫肛怎麼辦
老年人脫肛的五大症狀
1、脫出
這是肛門直腸脫垂的主要症狀,初期排便時直腸粘膜脫出,便後自行複位。隨著病情的進展,身體抵抗力逐漸減弱,日久失治,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突出,甚至咳嗽、負重、行路、下蹲時也會脫出,而且不易複位,需要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方能複位。
2、出血
一般無出血症狀,偶爾大便幹燥時,擦傷粘膜有滴血,糞便帶血或手紙拭擦時有血,但出血量較少。
3、濕潤
部分病人由於肛門括約肌鬆弛,收縮無力,常有粘液自肛內溢出,以致有濕潤感。或因其脫出,沒有及時複位,直腸粘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粘液刺激肛周皮膚而導致搔癢。
4、墜脹
由於粘膜下脫,導致直腸或結腸套疊,壓迫肛門部,產生墜脹,有的還覺得怎麼樣股部和腰骶部瘓脹。
5、嵌頓
大便時,肛門直腸脫出未能及時複位,時間稍長,局部靜脈回流受阻,因而產生炎症腫脹,並引發嵌頓。這時,粘膜由紅色逐漸變成暗紅色,甚至發生表淺粘膜糜爛壞死、或脫垂腸段因肛門括約肌收縮而絞窄壞死。病人症狀亦隨之由局部反響進展到全身,發生體溫上升,食欲減退,小便障礙,大便於結,疼痛墜脹加劇,坐臥不安,甚者發生腸阻塞症狀。
老年人經常脫肛怎麼辦
1、熏洗
可選用苦參湯加石榴皮、明礬、五倍子煎湯熏洗。或用蛇床子、明礬、烏梅、槐花、地榆、防風、蔥葉煎湯,先熏後洗,每日2次。
2、敷藥
可用馬勃,木賊燒灰存性,共研為細末,混合均勻。將藥末撒布患處,使之還納複位。
3、回複
直腸脫出後,須立即回複。如脫出時間較長,局部充血腫脹,則回複困難。施術時取側臥位,粘膜塗以潤滑劑,將脫出部分緩慢推入。再將食指伸入肛門內,檢查是否推到括約肌上方。如因疼痛。回複困難,可在局麻下進行。術後病人應臥床休息2~3日,使其不再脫出。
4、注射
將藥物注射於直腸粘膜下層,使粘膜與肌層粘連。注射到直腸周圍間隙,使直腸壁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此法對兒童效果良好,對成人配合肛門緊縮手術也可治愈。如用藥量過多,濃度過大時,可能引起直腸粘膜或直腸周圍組織壞死,甚至感染和形成膿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