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環保or致癌 怎樣處理剩菜比較健康呢
一、剩菜留不留?應區別對待
如果可以一頓吃完,最好盡量不留剩菜。如果實在吃不了時,要堅持“剩葷不剩素,涼菜都別留”的原則。因為素菜往往不及葷菜讓人放心,而涼菜未經加熱更是容易滋生細菌。
1 蔬菜最不應該保存
這是因為,蔬菜從肥料及土壤裏吸收的硝酸鹽,會慢慢被細菌還原成可能對人體致癌的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在久置的剩菜裏含量最高。
此外,綠葉蔬菜中的維生素,經過反複加熱幾乎消失殆盡。因此,無論是清炒的素菜還是涼拌菜都不宜保存。
2 海鮮不值得留
吃海鮮強調味道鮮美,放置過夜會使它們鮮味全失,因此最好一頓吃完。
3 豆製品也很難保鮮
夏天的室溫本來就適合微生物生長,而豆腐含水較多且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簡直就像一個微生物培養基,因此,豆製品必須要吃當天生產的。
4 純肉製品或燉肉先冷凍
保存這類食物最好選擇玻璃器皿或有釉質的瓷器。因為一些塑料器皿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是脂溶性的,它們會隨著油脂滲入食物中。葷素搭配的炒菜、燉燒菜等富含油脂的菜肴也一樣。
另外,加醋的酸性菜肴具有一定腐蝕性,保存這類食物最好也選擇性質穩定的器皿。
5 主食保存時區別對待
饅頭、花卷及餅類如果無法預計何時吃完,可以把它們放入冷凍層,零下15攝氏度一般能保存一周左右。
而米飯和粥類由於水分較大,最好密閉冷藏,在24小時內食用。人們往往忽略帶餡主食的保存,實際上,很多食物變質引起的腹瀉都跟它們有關,因此餃子和包子等也最好冷凍保存。
二、剩菜放冰箱,注意三點
剩菜並不是絕對不能吃,保存條件一定要格外注意,涼透後應立即放入冰箱。同時要注意分開存儲,存放時間也不宜過長。
1 熱食物晾涼再放
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黴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裏的食物黴變。
涼透後,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麵,因為冰箱有一定抑菌作用。
2.不同剩菜分開儲存
可避免細菌交叉汙染。還需要用幹淨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附上一層保鮮膜。
3.存放時間不宜過長
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一般情況下,高溫加熱幾分鍾,可殺滅大部分致病菌。 但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產生了亞硝酸鹽以及黃曲黴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了。
三、回鍋加熱,掌握幾個技巧
除了合理儲存,回鍋加熱也是保障健康的關鍵。剩菜在冰箱裏儲存,吃之前一定要高溫回鍋。因為低溫隻能抑製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死細菌。
1.魚類 加熱四五分鍾
魚類加工的菜中細菌很容易繁殖,上麵的大腸杆菌在2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裏,每8分鍾就能夠繁殖兩倍,在五六個小時之內一個細菌就會變成一億個。如此數量足以讓你的腸胃感到不舒服。
所以,打包的魚類一定要加熱四五分鍾。但時間過長,魚中所含的優質蛋白、脂肪和豐富的維生素等有益於人體神經係統的營養素,也會損失較大。
2.肉類 加熱時放點醋
肉類和動物類的食品打包回去後再次加熱,最好是加上一些醋。因為這類食品都含有比較豐富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加熱後,會隨著水分一同溢出。 在加熱的時候加上一些醋,這些物質遇上了醋酸就會合成醋酸鈣,不僅提高了它的營養,還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吸收和利用。
3.澱粉類 四小時內吃完
打包回來的澱粉類食品,最好在4小時內吃完,因為它們容易被葡萄球菌寄生。而這類細菌的毒素在高溫加熱之下也不會被分解,解決不了變質問題。
所以,如在短時間內還沒有吃完,那麼即使從外觀上看沒有變質也不要再吃了。
4.海鮮類 加熱時加點佐料
貝類、海鮮類的食品在加熱時最好另外加一些酒、蔥、薑等佐料,這樣不僅可以提鮮,還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可以殺滅潛伏其中的副溶血性弧菌,防止引起腸胃不適。
特別是薑,在中醫裏具有殺菌和解毒(特別是魚、蝦、蟹之毒)的功效。
四、學幾招,讓剩菜大變身
上頓吃,下頓吃,沒有了新鮮感,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想象力,來次“剩菜大變身”了。
肉類涼拌、炒菜皆可。醬牛肉、醬肘子等最簡單的變身方法就是涼拌,可把肉切片與新鮮蔬菜、調味料一起拌勻;也可以與胡蘿卜、芹菜等蔬菜同炒。還可把醬肉剁碎,與青椒丁、香菜末等拌在一起,加在燒餅裏做成肉夾饃。如果家中有小孩,把醬牛肉拍散剁碎,加鹽、糖、醬油炒成肉鬆佐餐也不錯。
煎炸魚類,加熱後往往口感又老又硬,其實可以加入彩椒、胡蘿卜丁等重新紅燒,以醬油和糖調味,就成了一道新菜。
家裏蒸米飯,一次容易多。剩飯除了炒飯、煮粥外,還可將其打碎,加豆腐和雞蛋做成米糊豆腐羹。此外,米飯還可以與土豆、肉末等攪拌,做成幹炸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