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拳 四十五式太極拳特征

編輯:東方女性2015-11-29 15:15養生保健
字體:
瀏覽:125次

  吳式四十五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是國家體委審定符合競賽規則的要求,在傳統的太極拳的基礎上進行創編的,四十五式太極拳結合我國武術史南吳北王丙位代表人物的特點而編,更加豐富完善,下麵一起來學習一下。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架子斜中寓正、鬆靜自然,大小適中。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吳式太極拳,分南北兩派,南派為吳鑒泉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吳公藻、吳公儀、吳英華、馬嶽梁、徐致一等。

  北派為王茂齋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王傑(子英)、王倜(子超)、趙鐵庵、修丕勳、彭廣義(仁軒)、楊禹廷等,再傳有趙安祥、李經梧、王培生、修占等。修占又傳周旭林等還唷。

  河北大興人吳鑒泉,在楊露禪到北京授拳時,其父全佑從學太極拳,後又拜楊之次子楊班侯為師,吳式太極拳在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逐步修訂,又經吳鑒泉改進修潤而形成了一個流派,即“吳式太極拳”。

  王茂齋(1862-1940)山東掖縣人,王茂齋老先生祖居山東省萊州市(原掖縣)大武官村,他是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鑒泉的師兄。在當時威望極高。吳式太極拳門人中流傳著一本《同門錄》,第一頁便是王先生的英照,第二頁是吳鑒泉宗師的英照,以後是二位先生的弟子及子侄們的照片。王先生對吳式太極拳的形成是很有影響的。

  四十五式太極拳特征

  特征吳式太極拳的特征可概括為:功架緊湊、安靜自然、招勢嚴密、細膩綿柔,符合太極陰陽理論。具體體現在修煉時必須注意:

  1、中正:每一個姿勢務求端正,最忌偏斜。重心必須穩定,開合必須講究虛實對稱。

  吳式太極拳尤其是三盤(胸臂以上為上盤、腰胯為中盤、腿為下盤)功夫必須協調。要注意以腰胯為全身之樞紐,下盤是基礎,上盤則以頂頭懸(虛領頂勁)作為綱領。

  中正即《十三勢歌訣》中說的“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2、安舒:安舒的要領就是自然,切忌牽強。要求“神清氣和、體靜身柔”。練拳時必須排除一切幹擾,動作要柔和、舒展,呼吸要平穩、深長。

  我想在這裏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人們說,練拳要“放鬆”,應該指出,正確的提法是“似鬆非鬆,將展未展”。

  這是太極拳的一個重要法則。我們常說的“太極勁”,即是出於“似鬆非鬆,將展未展”。也就是《太極拳論》上說的“得機得勢”。做不到這一點,就會導致“身便散亂”,弊病出於腰腿。

  安舒還有一個重要的法則,即是“氣沉丹田”。如果在練拳中達不到安靜的要求,也就無法做到“氣沉丹田”。

  3、輕靈:練太極拳必須遵守“輕靈”法則。《太極拳論》開始就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輕靈是相對於重濁而言。這是太極拳區別於其他武術的最為重要之處。

  在《太極拳論》中有“一羽不能加,蟲蠅不能落”的提法,足以解釋“輕靈”的重要性。這兩句話的意義何在?眾說紛紜。

  這兩句話的含義是指以輕靈為法則,在練拳中產生的“靈敏度”。就像一台靈敏度很高的天平一樣,在天平的一側,加以不同的重量,即有不同的反應。精密度越高的天平,反應越是靈敏。

  4、圓活:一般練太極拳者對“圓活”的理解都有偏頗的一麵。圓活所表現的,絕不僅是“形(即拳架)”的一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