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正手與反手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編輯:東方女性2015-11-29 16:49養生保健
字體:
瀏覽:99次

  乒乓球的正手與反手,有著天然的矛盾,兩者在站位、重心轉移等一係列要素上需求迥異:正手進攻時,左腳在前右腳在後,發力過程中重心從右腳轉移到左腳,動作幅度較大,擊球時間相對較晚;而反手進攻時,右腳在前左腳在後,重心從左腳轉移到右腳,動作小,擊球相對較早。因此,往往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中國的乒乓球是以直拍起家的,因此後來中國橫拍的發展也下意識地借鑒了許多直拍的理念,延續了正手為主、反手為輔的思想,強調提高側身頻率以加大正手使用率。但歐洲乒乓球卻迥然不同,他們以橫拍為正宗,天然更喜歡正反手兩麵的均衡感,甚至當來球到中間、正手位時也有可能用反手去進攻。實踐證明,兩者各有利弊,但前者對乒乓球的內在規律洞悉得更為透徹,畢竟,反手進攻的威力再大、動作再漂亮,也會受到身體的限製,無論動作幅度、調節餘地還是綜合效果都不及正手進攻。側身用正手搶攻,雖然有暴露正手位空檔的風險,但權衡之下,還是優於不側身,更何況,側身搶攻的線路更活,給對方的心理壓力更大。

乒乓球的正手與反手,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隨著技術的發展,中國乒乓球隊提出,現代乒乓球的要求已演化成“全方位進攻,球台無死角”,這時候,僅靠正手側身搶攻搶;中就不夠全麵了,因此反手技術也愈顯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技術全麵絕不等於正手與反手均衡使用,否則就變成“左來左擋、右來右擋”了,這時候不僅攻球缺少力量、缺乏變化,而且中路漏洞明顯——當你頻繁側身、跑動時,你的站位是不斷變化的,中路也就成了“移動靶”,對方不易瞄準;而當你站定球台中間時,中路就成了“固定靶”,對方可以輕易盯住。

  以曆屆奧運會乒乓球比賽為例,摘取男單桂冠的分別是劉南奎(韓國)、瓦爾德內爾、劉國梁、孔令輝和柳承敏(韓國),其中除劉南奎登頂年代較早、反手稍顯單薄外,其他四人都是在正、反手兼顧的前提下突出正手——劉國梁和柳承敏雖然都是直拍,但前者以反麵橫打加強了反手,後者的反手推擋明顯勝過與之打法相近的前輩金擇洙,孔令輝和老瓦也都是技術全麵、正手比較強的橫拍。所以說,直橫不是問題,正手才是核心。反手不能有明顯漏洞,需要具備一定的攻防轉換能力,要能以中等力量快速、穩定地完成銜接,為正手發力得分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