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殘瓜子 蘇州抽檢炒瓜子含鋁 攝入過量將損害大腦甚至變癡呆

編輯:東方女性2014-10-13 16:14生活
字體:
瀏覽:88次

  “你還敢吃炒瓜子嗎?”這兩天,不少市民在微博上表達對“炒瓜子”的恐懼,明礬、滑石粉等詞彙也因與“炒瓜子”掛鉤而備受關注。蘇州質監部門22日對從市場上隨機抽樣的炒瓜子檢測結果發現,七種瓜子均檢出鋁含量。據介紹,為使保持好口感,一些不法商販在製作炒瓜子時會添加明礬,而明礬中的鋁被人體大量吸收後很難排出,會損害大腦及神經細胞,導致記憶力衰退,嚴重的還會引起腦萎縮、癡呆等等症狀。愛嗑瓜子,原來也是錯。

腦殘瓜子:蘇州抽檢炒瓜子含鋁,攝入過量將損害大腦甚至變癡呆
腦殘瓜子:蘇州抽檢炒瓜子含鋁,攝入過量將損害大腦甚至腦萎縮變癡呆


  檢測人員對來自超市、食品店的7種散裝瓜子、本地及外地產西瓜子、葵花子等進行了這兩項指標的逐一檢測,結果這7個批次瓜子中均檢出了鋁含量。檢測人員說,天然瓜子中本身就含有鎂元素,正常情況下大約在2000至4000毫克/千克,蘇州本次被檢測的瓜子鎂含量均低於該數值。

  炒瓜子成了食品安全的又一張試紙

  “你還敢吃炒瓜子嗎?”這兩天,不少市民在微博上表達對“炒瓜子”的恐懼,明礬、滑石粉等詞彙也因與“炒瓜子”掛鉤而備受關注。蘇州質監部門22日對從市場上隨機抽樣的炒瓜子進行檢測。結果發現,七種瓜子均檢出鋁含量。它會損害大腦及神經細胞,可能導致腦萎縮、癡呆等症狀。

  用明礬讓瓜子不“哈”,用滑石粉石蠟“美容”,“綠茶瓜子”其實與茶沒有一點關係......這就是炒瓜子行業的潛規則。每次食品安全事件,都是一次全民生化知識科普的機會,因為炒瓜子事件,我們知曉了明礬中的鋁被人體吸收後很難排出,會損害大腦及神經細胞,可能導致腦萎縮、癡呆等症狀,至於滑石粉,則含有致癌物,石棉也有致癌的可能,還有引起肺部疾病的危害。

  炒貨的質量問題,此前就有零星披露。比如日前,國家質檢總局通報炒貨堅果抽查報告,其中蕪湖市徐氏炒貨食品廠的“徐昆”西瓜籽所含的糖精鈉不合格,杭州鴻福食品有限公司的“鴻英”炒貨老奶奶花生米所含的黃曲黴毒素B1含量是標準值的2.8倍。說起來,無非是幾個老理:一是商家無良,添加劑合法非法的混搭著用,全然把消費者當牲口,人命抵不過利潤重要;二是市場監督掛一漏萬,飯桌上的事情都忙得焦頭爛額,還哪有工夫去管管休閑食品?再說了,有人覺得能有閑嗑瓜子的,好像也應該有工夫去看看哪些能夠“進口”。

  在食品藥品安全形勢並不樂觀的當下,對待濫用添加劑的警惕,恐怕真該秉持一種起碼的取向:不就是一包瓜子嘛,就別指望炒出天花亂墜的“重口味”了。又是綠茶奶油,又是麻辣怪味......盡管《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不缺,但更曆害的是規避法令與監管的超能力。對於“口感”與“外觀”的偏好,是該要讓位於底線的安全了。

  炒瓜子冒出鋁危機,說實話真沒嚇住誰。反言之,要是抽查市麵上的炒瓜子,顆顆健康、粒粒安全,這恐怕才有點匪夷所思。這當然不是說要對食品安全落井下石,而是在規範與管理不給力的語境下,獨善其身的領域終究是小概率事件。更遺憾的是,即便作奸犯科的板上釘釘,根據《產品質量法》第十九條,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這種綿柔的罰單與執法體係下,最“二”的隻有吃傻了的消費者。

  炒瓜子的水平,其實也就是食品大局中的一張試紙。但願我們腦袋秀逗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暗自揣度:我是不是瓜子吃多了?

腦殘瓜子:蘇州抽檢炒瓜子含鋁,攝入過量將損害大腦甚至腦萎縮變癡呆
腦殘瓜子:蘇州抽檢炒瓜子含鋁,攝入過量將損害大腦甚至腦萎縮變癡呆


  炒瓜子“有毒”引關注,折射背後存在的標準困境

  一個細節很值得關注。據質檢人員介紹,明礬(鋁含量)和滑石粉(鎂含量)目前並不在國家標準對堅果和籽類的檢測項目之列。或許,這也正是“瓜子有毒”不易被發現的原因。那麼,此次抽檢為何要專門針對國家標準中並沒有要求的鋁和鎂元素呢?想來與此前的傳言及記者調查有關。

  換言之,如果不是爆料,是否永遠不會對“炒瓜子”檢測鋁和鎂元素,“瓜子有毒”是否還將被長期掩蓋?食品安全近年來備受關注,但對於食品的新問題的曝光還是時有可見。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安全監管首先需要走出依靠內部舉報的被動局麵。今天添加的是明礬和滑石粉,誰知道下次又會是什麼呢?隻有將監管工作做在前麵,從市場源頭著手,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的風險。

  當然,安全標準滯後於實際有其客觀原因。化學指標何其多也,很多本來就不應該也不可能出現於正常食品生產或加工過程中,當然在最初的安全指標中不會出現。不過,在利益誘惑之下,不法商家從來就不會按常理出牌,任何不可能乃至駭人聽聞的行為,事實上都可能出現。

  國家標準並不是教條的原則。一方麵,標準應隨著社會市場等因素而改變,對已經落後於安全要求的標準理當及時修訂;另一方麵,適當突破標準、拓寬檢測範圍,或許更有收獲,蘇州此次的抽檢就是例證。食品安全大於天,過分拘泥於標準,抑或把標準的落後當成不作為的借口,某種意義上才是最可怕的。

  網絡熱議所有瓜子均檢測出鋁

  張楓逸(河南職員):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監管,不應存在抓大放小、挑肥揀瘦,對任何一個生產主體的縱容,都是對廣大公眾消費權益的侵蝕。那些失去道德血液的生產者,更會有恃無恐。而掩耳盜鈴粉飾出來的“天下無毒”,終歸是一場自欺欺人的幻覺。

  其實,食品安全並不難監管。如果說隱藏在大街小巷的小作坊無法逐一管理,至少可以盯住銷售環節,嚴把入口關,在截留問題食品流入市場的同時,順藤摸瓜,查處無良生產窩點。隨機抽查,就能檢出含鋁,讓監管歸位,實在是迫在眉睫。

  唐偉(四川職員):“含鋁瓜子”與“染色饅頭”之類的如出一轍,總是監管鞭長莫及,在新聞媒體曝光後才跟進,一個行業的秘密也就此揭開麵紗。

  含鋁瓜子之下的監管取向和現狀,是最令人擔憂之處。食品生產實行的是資格審查和許可製度,但由於小作坊遍布城鄉,數量龐大,缺乏足夠細致的規範。雖然《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要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相應的安全要求......可從全國層麵來看,關於以小作坊為代表的“五小”行業的監管立法,又有多少落到實處呢?

  鄧海建(江蘇媒體人):在食品藥品安全形勢並不樂觀的當下,對待濫用添加劑的警惕,恐怕真該秉持一種起碼的取向:不就是一包瓜子嘛,就別指望炒出天花亂墜的“重口味”了。又是綠茶奶油,又是麻辣怪味......葵花又不是喝汙染的地下水長大的,非得逼著瓜子呈現出舌尖上的豐富味覺,也隻有化學添加劑能做到了。

  在規範與管理不給力的語境下,獨善其身的領域終究是小概率事件。更遺憾的是,即便作奸犯科的板上釘釘,根據《產品質量法》,生產違反安全標準的產品,也隻是責令停產、三倍罰款之類,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罰單太過綿柔。但願我們腦袋秀逗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暗自揣度:我是不是瓜子吃多了?

  畢曉哲(河北公務員):蘇州檢測出含有金屬鋁,或是一個“巧合”。在這一“巧合”的檢測和查處之下,這類含鋁的瓜子或有望被嚴厲監管;但這個檢測終究帶有隨機性,能否常態化,是存疑的。按照國標,明礬(鋁含量)和滑石粉(鎂含量)目前並不在國家標準對堅果和籽類的檢測項目之列,這也提示我們,不僅檢測堅果和籽類食品的標準亟待“擴容”,監管和檢測模式更應該盡快改進。隻有提高監管的敏感度,增加定時檢測的密集度,才能對接公眾的安全訴求。如果隻憑著碰巧式檢測,去探測食品安全,那夾在柴米油鹽裏的安全隱患,勢必讓百姓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