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煲湯才好喝又營養 煲湯的秘訣與注意事項
煲湯是人們經常做的事,當然指的也是一些比較關注養生的人,大家都知道這種湯非常有益於健康,但如果不會煲湯的話,那麼是否還有沒有功效就難說了。要想使喝湯真正起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作用,在湯的製作和飲用時有一定的科學原則要遵循,否則就可能出現偏差。
煲湯要素
1、食材
新鮮並不是傳統的“肉吃現殺,魚吃跳”的新鮮。這裏所說的鮮,是指魚、畜、禽殺死後3-5小時,此時魚、畜或禽肉的各種酶使蛋白質、脂肪等分解為人體易於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味道也最好。
2、炊具
製鮮湯以陳年瓦罐煨煮效果最佳。瓦罐是由不易傳熱的石英、長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經過高溫燒製而成。其通氣性、吸附性好,還具有傳熱均勻、散熱緩慢等特點。煨製鮮湯時,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熱傳遞給內部原料,相對平衡的環境溫度,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這種相互滲透的時間維持得越長,鮮香成分溶出得越多,湯的滋味鮮醇,食品質地越酥爛。
3、火候
煨湯火候的要訣是大火燒沸,小火慢煨。這樣可使食物蛋白質浸出物等鮮香物質盡可能地溶解出來,使湯鮮醇味美。隻有用小火長時間慢燉,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濃醇。
4、配水
原則上,煲湯時加水應以浸過所有食材為原則,使用牛、羊肉等食材時,水麵一定要超過食材。切記最好不要中途加水,以免稀釋掉食材原有的鮮味。如果必須要加水,也應加熱水。時間要得當。煲湯雖然需要長時間以慢火熬煮,但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大多數湯品以1~2小時為宜,肉類則以2~3小時最能熬煮出新鮮風味。若使用葉菜類為主材,就更不宜煮太久。
5、調味
如果喜歡清爽喝原味品,可不加調味品,若想調味的話,建議起鍋前加些鹽提味。過早放鹽會使肉中所含的水分釋出,並加快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鮮味。若是喜歡重口味,亦可加上雞精或是香菇精。如果煮魚,則可以酌量加薑片或米酒去腥。
煲湯秘訣
1、鮮
熬湯最好是用冷水。如果一開始就往鍋裏倒熱水,肉的表麵突然受到高溫,肉的外層蛋白質就會馬上凝固,使得外層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裏。隻有用冷水,並慢慢地加溫,蛋白質才會充分溶解到湯裏,湯的味道才鮮美。另外,熬湯不要過早放鹽,鹽會使肉裏含的水分很快跑出來,也會加快蛋白質的凝固。醬油也不宜早加,蔥、薑和酒等佐料不要放得太多,這些都會影響湯汁本身的鮮味。
2、清
要想湯清、不渾濁,必須用微火燒,使湯隻開鍋、不滾騰。因為大滾大開,會使湯裏的蛋白質分子凝結成許多白色顆粒,湯汁自然就渾濁不清了。
3、濃
在沒有鮮湯的情況下,要使湯汁變濃,一是在湯汁中勾上薄芡,使湯汁增加稠厚感。其二是加油,使油與湯汁混合成乳濁液,方法是先將油燒熱,衝下湯汁,蓋嚴鍋蓋用旺火燒,不一會兒,湯就可變濃。
4、淡
隻要把麵粉或大米縫在小布袋裏,放進湯中一起煮一下,鹽分就會被吸收進去,湯自然就會變淡了。亦可放入一個洗淨的生土豆,煮5分鍾,湯也能變淡。
5、爽
有些油脂過多的原料燒出來的湯特別油膩,遇到這種情況,可將少量紫菜置於火上烤一下,然後撒入湯內,可解去油膩。
無論中外的餐飲,無論是漢滿全席,還是平常百姓家的飯菜,湯都是很重要的哦,喝湯能喝出健康和養生來,當今喝湯已經成為一個時尚了,到處可見專門喝湯的店麵。有時候當你忙碌了一天,回家之後能喝點湯,那是多麼美的事情啊。然而,要使喝湯真正起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促進健康的作用,在湯的製作和飲用時一定要注重科學。
煲湯的注意事項
1、感冒的時候不適合用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為容易加重感冒症狀。
2、有些具有食療作用的湯要常喝才能起作用,每周2-3次為宜。
3、還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溫和的湯料,如身體火氣旺盛,可選擇如綠豆、海帶、冬瓜、蓮子等清火、滋潤類的食物,身體寒氣過盛,那麼就應選擇參類作為湯料。
4、煲湯時,火不要過大,火候以湯沸騰程度為準,如果讓湯汁大滾大沸,肉中的蛋白質分子破壞。
5、小火慢煲時中途不能打開鍋蓋也不能中途加水,因為正加熱的肉類遇冷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否則影響湯的口感。
6、用雞、鴨、排骨等肉類煲湯時,先將肉在開水中氽一下,這個過程就叫做“出水”或“飛水”,不僅可以除去血水,還去除一部分脂肪,避免過於肥膩。
7、煲魚湯技巧是先用油把魚兩麵煎一下,魚皮定結,就不易碎爛了,而且還不會有腥味。
8、煲湯時是在冷水時下料比較好,因熱水會使蛋白質迅速凝固,不易釋出鮮味。
9、煲湯時忌過多地放入蔥、薑、料酒等調料,以免影響湯汁本身的原汁原味,也忌過早放鹽,因為早放鹽能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讓湯色發暗,濃度不夠,外觀不美。
10、煲湯器具以選擇質地細膩的砂鍋為宜,劣質砂鍋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鉛,煮酸性食物時容易溶解出來,有害健康。內壁潔白的陶鍋是最好的,新買的砂鍋第一次先用來煮粥或是鍋底抹油放置一天後再洗淨煮一次水。完成開鍋手續才開始用來煲湯。
11、湯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氨基酸類,加熱時間過長,會產生新的物質,營養反而被破壞,一般魚湯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3小時左右足矣,所以並非煲的時間越久越好。
12、宰活雞吃凍雞:我們都習慣去市場買活雞,現場宰殺回家就燉湯,恨不能中間不耽擱分秒。實際上這是不對的。鮮雞買回來後,應先放冰箱冷凍室冰凍3~4個小時再取出解凍燉湯。這跟排酸肉的原理是相同的,動物驟然被殺,體內會自然釋放多種毒素,而且剛宰殺的熱肉細菌繁殖迅速。冷凍既殺菌,也讓肉從“僵直期”過渡“腐敗期”到“成熟期”,這時的肉質最好,再來燉湯做菜明顯香嫩。
13、民間諺語說得好,早喝鹽湯如參湯,晚喝鹽湯如砒霜。選在上午或中午吃比較好,別在晚上喝肉類煲湯,早晨飲杯淡鹽水可以迅速被機體吸收,起到稀釋血液,增加血流量,預防腦血栓和動脈硬化的功效,晨飲淡鹽水也是預防習慣性便秘及養生保健的好方法。
合理膳食:常見喝湯誤區
在所有的食物當中,湯即是最好做的也是最難做的食物。因為想要把湯弄得很好喝是需要技術的。可是做湯是光需要技術就可以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做湯不僅需要技術,還要講究營養搭配哦,一起來看看需要注意哪些吧?
在我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湯是既富於營養又最易消化的一種。美國營養學家的一項調查表明,在6萬多名接受營養普查的人中,那些營養良好的人,正是經常喝湯的人。不過,因為湯汁能在小腸中均勻分散,營養物質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喝湯有著使人發胖的潛在危險。很多人以為,喝湯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殊不知,隻有科學地喝湯,才能既吸收營養,又避免脂肪堆積。在這方麵,我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湯泡飯
我們咀嚼食物,不但要將食物嚼碎後便於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濕潤,而唾液是不斷咀嚼食物產生的,唾液中有許多消化酶,能幫助消化和吸收,對健康十分有益。而湯泡飯由於將飯泡軟了,就算不咀嚼也不會影響吞咽,所以吃進去的食物往往還沒經過唾液的消化過程就進入胃了,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致胃部不適。
2、喝湯不吃“渣”
有人做過試驗,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隻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說,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湯裏。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適量的肉。
3、喜歡喝熱湯
剛煲好的湯往往很燙,而很多人卻偏偏喜歡喝這種很燙的湯,認為喝進去更暖胃暖身。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隻能忍受60度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因此50度以下的湯更適宜。
4、飯後才喝湯
這是一種有損健康的吃法。因為最後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釋,勢必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確的吃法是飯前先喝幾口湯,將口腔、食道先潤滑一下,以減少幹硬食品對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並促進消化腺分泌,起到開胃的作用。飯中適量喝湯也有利於食物與消化腺的攪拌混合。
5、愛喝“獨味湯”
每種食品所含的營養素都是不全麵的,即使是鮮味極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濃湯”,仍會缺少若幹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因此,提倡用幾種動物與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不但可使鮮味互相疊加,也使營養更全麵。
6、喝湯速度快
喝湯速度越慢越好:美國營養學家指出,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並提前產生已經吃飽的感覺。喝湯也是如此,慢速喝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了時,就是吃得恰到好處時。而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了,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量。
編後語:喝湯的時候不光是做湯要注意,而且,不能喝的太燙哦,喝太燙的東西會傷到咽喉的,導致咽喉炎,甚至會導致咽喉癌症哦,所以一定要注意,而且湯的食材搭配也要注意,別到時候沒有補到身體卻把身體弄垮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