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的春節解放以前,獨龍人身上惟一的一件衣服就是獨龍毯。這是一種以細麻為原料的麻毯。剝麻、理麻、煮麻、漂麻、撚麻、染麻、織布全部由手工完成。獨龍毯白天掛左肩右斜胸前以竹針穿之和打結便可作衣服禦寒,夜晚在火塘邊一鋪就可當床非常方便實用。不過由於近年來腈綸線傳入,部分腈綸獨龍毯取代了純麻質地的。“卡雀娃”節是獨龍族的春節,一年一次。具體時間原本由各村各寨自己決定,直到1991年縣政府將每年的1月10日統一定為獨龍族的“卡雀娃”節。節日這天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剽牛祭天。 一年一度的剽牛祭鬼,最早隻是原始的宗教儀式,在長期的演變中已成為今天的節日活動。每年秋收後到春節期間,獨龍族就以整村為單位,舉行剽牛儀式。由於時逢大雪封山交通阻斷,外地人是很難進到獨龍江參與這項活動的。我們隻好向當地人買了頭牛,請他們為我們表演剽牛祭鬼。

  布卡瓦村位於布卡瓦河穀,村裏有10餘戶人家。整個村寨都是典型的獨龍族木壘茅草房。全身烏黑的獨龍牛已栓在剽牛樁上,牛主人用特大的鍋煮著苞穀稀飯,全村的人們都在幫忙,被視為家庭富餘的一種用糧食做成的獨龍族水酒也已經備足。喝酒是獨龍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男女老少都有酒量,沒有酒招待客人對獨龍族而言是件丟臉的事。

盤點神秘獨龍族 可化蝶成仙的紋麵女

  天剛放亮,布卡瓦村籠罩在霧氣之下,夜間的雨使布卡瓦河水猛漲而咆哮轟鳴,掛有獨龍毯的旗杆在空中飄舞,更為這一活動增添了神秘色彩。各村各寨凡是聽到消息的人均穿著打扮一番,陸續向剽牛場彙集。在牛主人和剽牛師(當地人稱“烏”)的主持下,儀式正式開始。

  牛先被牽到主人家門前,主人對著牛振振有詞,祈求來年的安康與豐收,並不時地把米撒向空中或牛身上。女主人將自己的珠串飾物掛在牛角上,將一床獨龍毯披蓋在牛身上。然後牽著牛圍著主人的房子繞上三圈,最後來到剽牛場,把牛栓在牢固的剽牛樁上。

盤點神秘獨龍族 可化蝶成仙的紋麵女

  這時人們自動圍成圈,由手持標槍的剽牛師領頭,人們敲起了鋩鑼。隨著簡單而節奏感極強的“咚咚”聲,年輕的姑娘們不停地敬獻水酒,舞者隻管盡情暢飲。剽牛師盯住獨龍牛並慢慢向它靠近,突然間用剽槍奮力向牛刺去,憑著嫻熟的技藝僅僅四槍獨龍牛就倒在地上再也無法站起。大家歡呼雀躍歌聲似潮蓋過江水聲,舞步更加地瘋狂奔放,隨處可見喝“同心酒”的人(這是獨龍族表示真情實意的一種喝酒方式)。

  剽牛師把剽槍往地上一插,將大口的酒噴向牛身,隨後就去狂飲同心酒。牛主人將糧食作物再次撒向空中,七八個強壯的男人一湧而上,將牛頭砍下用繩子捆好,剽牛師將碩大的牛頭背上又繼續跳舞。舞過三圈後牛頭已來到主人家,大家動手把它掛在門頭,這一儀式讓主人家得到了榮耀。男人們把牛開膛剝皮開始了原始共產式的分配。在酒酣盡興之時,鋩鑼的伴奏聲和舞步逐漸停了下來,人們開始走動起來或走親訪友或坐下互聊家常,耐心地等待著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