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夜市的品牌是靠我們所有商家的信譽,一點點做起來的,誰作假就會砸了自己的招牌,也會傷害到我們整個市場。”正是憑著勤奮、自律,林老板的小店已經做出品牌,每月純收近10萬元人民幣。
20多年的積累做大了林老板的家業。台北的士林夜市也在1970年後的40多年裏取得快速發展。台北士林觀光發展協會執行長高啟原告訴記者,士林夜市在40多年裏經曆了三次關鍵性的成長。
“1970年代台北經濟快速增長,士林夜市迅速繁榮;1980年代,日本、歐美等國際遊客大量湧入台灣,士林夜市又一次獲得發展良機;2000年後又增加了大陸的海量遊客,士林夜市愈加繁盛。”高啟原說,現在的士林夜市,平常每日客流量有10多萬人,節假日達到30萬人次,最高甚至50萬人次。
上海夜市也曾繁盛一時
高啟原說,與錦江樂園策劃這次士林夜市嘉年華之初,他預計到了此行能成功,卻沒想到如此成功。而對於上海市民來說,對於成熟夜市,早已期盼良久。

其實20多年來,上海並不缺夜市。有網友一一細數曾經風靡一時的上海夜市:華亭路、襄陽路、彭浦夜市、吳江路、東昌路......一條條夜市都曾繁盛一時,也給市民們留下了深刻記憶。
一位網友在文章裏這樣記敘昌裏路的夜市:“華燈初上,昌裏路便成了人潮湧動的夜市。夜市攤位比鄰相連。街邊小飯店,把桌椅一直擺到門口,迎送交替,忙得不亦樂乎。沒有梧桐樹下燈火曖昧的酒吧,人氣遠遠超過酒吧;少有霓虹閃爍裝潢奢華的酒肆飯莊,多為實惠排檔。昌裏路的夜市品種繁多,五花八門。從針頭線腦到貓、狗、烏龜,應有盡有,但最多的還是小吃。路口邊,烤肉炭火冒出濃煙滾滾,把羊肉、雞肉串兒的香味直接飄送進人們的鼻孔裏,將那些饞嘴的食客拉了過來。幾張小桌兒正在供應烤小龍蝦和冰鎮啤酒,更是三兩好友相聚,揮灑豪爽的最佳場所。”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 上海的新市場,請看下一頁
上海本土美食文化專家小寶也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先是華亭路、接著是襄陽路夜市,都曾經盛極一時。不僅周邊居民常常在這裏宵夜,甚至吸引了更遠的市民來這裏消費。
“那時候,外地來的一幫朋友,甚至老外朋友,我都帶他們來這裏宵夜。”小寶回憶,大家吃著小吃,喝著啤酒,海闊天空地聊著天。
可是,這些夜市的發展卻往往命運多舛,常常才生根、發芽,由於其相對低端、粗放的經營方式,帶來噪音、交通、汙染等種種問題,與周邊居民產生矛盾,很快又消失。去年,曾經名噪一時的彭浦夜市就因占道問題,最終被取締。
最初規劃選址非常重要
在“士林夜市”到上海前,最近銅川路夜市其實也非常紅火。然而,因環境、衛生、噪音等問題,夜市商家與附近居民矛盾不斷,該地區的管理者多次整治卻毫無效果。普陀區城管執法人員表示,因為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市民有需求,堵是根本堵不住的。真如鎮規建辦也想到過設立疏導點的辦法,但夜排檔的經營性質特殊,決定了疏導點的選擇標準必須很高,且必須遠離居住區,然而真如鎮屬於居住型街道鎮,居住密度很大,難以找到合適的疏導地點。銅川路夜市就這樣陷入“疏堵難辦”的尷尬境地,商家與居民的矛盾還在僵持著。
“剛剛興起的夜市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管理部門不應該簡單化地一關了之,更多應該規劃、疏導,加強管理。”小寶認為,解決夜市擾民與培育市場,需要管理部門的耐心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