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女性遭受“大姨媽”折磨
“大姨媽”來的時候,那種酸脹墜痛,說出來男人們是無法感同身受的。而且不少女孩子都有過痛經的經曆。我國女性痛經發生率為33.1%,其中原發性占33.2%。也就是說,我國超過1/3的女性被痛經折磨,而且這些人群中,有超過三成並非其他疾病所致,就是單純的痛經。
在醫學上,痛經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原發性痛經,就是單純的痛經;另一類則是繼發性痛經,即由於各種婦科疾病引發的痛經。
原發性痛經
無盆腔器質性病變,也稱功能性痛經,常見於年輕的、未分娩過的女性。據報道,75%的原發性痛經發生在初潮後的一年內,13%發生在第二年,5%在第三年內。
繼發性痛經
指盆腔器質性病變導致的痛經,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宮腔粘連、宮頸狹窄、宮內異物等引起的月經期疼痛,多發生於22歲以上的育齡期女性。
頑固痛經,中藥對症治療能緩解
在治療痛經的時候,醫生往往要仔細詢問病史以及疼痛時間、嚴重程度,以此來判斷到底是哪一類的痛經。比如醫生要問病人最近有無精神過度緊張(情誌所傷);有無經期或產後冒雨涉水,貪食生冷或坐臥濕地(感受寒濕之邪);有無經期、產後不潔房事或不禁房事(感受濕熱之邪);有無做過婦科手術(損傷宮頸管或炎症致宮頸口粘連狹窄以及子宮肌瘤剔除等)。同時還要做一些婦科檢查和B超等。經過這一番問診,醫生對痛經的病因大多能有所了解。對於痛經,醫生常常對症治療——止痛、鎮靜、解痙。
頑固的痛經無法緩解時,還可以看看中醫。醫生會在分清楚病人是氣滯血淤還是寒濕凝滯等不同證型後,針對用藥。一般主張服用三個月的藥,為了減輕疼痛,醫生還建議預防用藥,在經前3~5天就開始服藥。
喝湯就能治痛經
1、氣滯血淤
腹痛情況:
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暢後痛減
月經表現:
經行不暢,量少,經色紫黯有塊
全身表現:
乳房脹痛,胸悶不舒,情誌抑鬱,易怒,喜噯氣歎息
【食療方】
——二皮蜜
配料:
柚子1個、陳皮60克、白酒適量、蜂蜜500克。
做法:
將柚子去肉取皮,切碎,與陳皮一起裝入砂瓶內,加酒適量,浸泡6小時,煮爛,用蜜拌勻,每天早晚各服兩匙或加水衝服。
功效:行氣化滯。
2、寒濕凝滯
腹痛情況:
經行小腹冷痛,得熱則舒
月經表現:
經量少,色紫黯有塊
全身表現:
形寒肢冷,小便清長
【食療方】
——當歸羊肉煲(冬季食用適宜)
配料:
當歸6克、肉桂1.5克、陳皮3克、羊肉250克
做法:
將羊肉洗淨,切塊,與陳皮、當歸同放入煲內燜煮至爛,放入肉桂10分鍾,調味食用。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養血、調經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