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是以月經周期異常為主症的月經病,臨床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幾種情況。月經周期縮短,經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餘日一行者,稱月經先期。月經周期延長,經行錯後7天以上,甚至3~5個月一行者,稱月經後期。月經周期延長或縮短,即經行或提前或錯後7天以上,先後不定者,稱月經先後無定期。本病屬於中醫學“月經不調”範疇。

  病因病機

  月經先期主要由於氣虛不固或熱擾衝任。氣虛則統攝無權,衝任失固;血熱則流行散溢,以致月經提前而至。

  月經後期有實有虛。實者或因寒凝血瘀、衝任不暢,或因氣鬱血滯、衝任受阻,致使經期延後;虛者因營血虧損,或因陽氣虛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時滿溢。

  月經先後無定期主要責之於衝任氣血不調,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氣鬱滯或腎氣虛衰所致。本病與腎、肝、脾三髒及衝、任二脈關係密切。

  辨證分型

  氣虛:經期多提前,色淡質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墜,納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血虛:經期多錯後,月經量少,色淡質稀,小腹隱痛,頭暈眼花,心悸少寐;麵色蒼白或萎黃,舌苔少,脈細弱。

  腎虛:經期或前或後,量少,色淡質稀,頭暈耳鳴,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脈沉細。

  氣鬱:經行不暢,經期或前或後,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血塊,胸脅、乳房及少腹脹痛,喜歎息;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血熱:經期提前,量多,色深紅或紫紅,經質黏稠,心胸煩熱,麵赤口幹,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者為實熱證;經期提前,月經量少,色紅質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腰膝酸軟;舌紅苔少,脈細弱者為虛熱證。

  血寒:經期錯後,量少,色黯紅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畏寒;苔白,脈沉緊。

  基本治療

  [治則] 和血調經。

  [處方] 關元、血海、三陰交。

  [加減] 氣虛加足三裏、脾俞;血虛加脾俞、膈俞;腎虛加腎俞、太溪;氣鬱加太衝、期門;血熱加行間、地機;血寒加灸歸來、命門。

  [操作] 諸穴以常規操作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氣虛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於月經來潮前5~7日開始治療,行經期間停針。若經行時間不能掌握,可於月經幹淨之日起針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經來潮時為止。連續治療3~5個月經周期。

  其他療法

  1.耳針

  [取穴] 內生殖器、內分泌、肝、腎、脾。

  [操作] 毫針刺,每次取2~4穴,撚轉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針15~20分鍾。也可鍁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一次。

  2.皮膚針

  [取穴] 取脊柱兩側、下腹部、帶脈區、小腿內側、關元及陽性物反應處。

  [操作] 中等刺激強度叩擊,每日一次,7日一療程,每一療程間隔3~5日,經期暫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腎俞、三陰交、血海、肝腎、足三裏、關元。

  [操作] 用5%當歸液或10%丹參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適宜技術

  神闕穴微波輻射法治腎陽虛月經不調技術。

  [取穴] 神闕。

  [操作] 患者取平臥或坐位,暴露臍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療輻射器垂直距離神闕穴1~2厘米。按理療啟動鍵,根據患者對熱的耐受程度,調節治療功率,直到病人感覺最舒適為止。每次治療時間15分鍾,每日一次,連續10次為一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