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用藥7個誤區 超劑量用藥危害大

編輯:東方女性2017-04-01 17:28寶寶保健
字體:
瀏覽:255次

  給孩子吃藥的錯誤,你還有嗎

  說到給孩子吃藥,很多家長都有一堆苦水。醫生開的一些藥隻能服半片,甚至是1/4,家長隻好用手掰,用刀切,最終還不知道距離標準劑量有多遠。5月3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社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幹意見》。這次意見出台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於推進兒童用藥的劑量改變。除了兒童用藥市場存在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等客觀原因外,家長在主觀上總把孩子當做“縮小版”的成人,在用藥上存在諸多誤區。

  誤區1 預防性用藥

  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個別家長過於相信廣告和藥品價格優惠的誘導,盲目給孩子服用藥物以作預防。鄭州市兒童醫院藥學部主任陳海燕介紹,比如目前最常見的,就是把板藍根作為預防感冒的保健品使用,長期使用這種藥物,對孩子身體並沒有好處。

  誤區2 憑經驗用藥

  俗話說,久病成醫。一些孩子經常感冒發燒,家長就在家備上很多感冒藥、退燒藥,孩子一出現症狀,就憑經驗給孩子服藥。

  “一般抗感冒藥不是治療感冒病因的,而是治療感冒症狀的,其主要成分是抗組胺劑、咳嗽抑製劑和血管收縮劑等。”鄭州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李曉華說,這些成分對孩子也許能起到抑製感冒症狀的作用,但其副作用也會導致寶寶出現較為嚴重的症狀。此外,孩子的咳嗽、流鼻涕、發燒等這些症狀也許根本就不是家長以為的“普通感冒”,家長自己給藥很容易誤判斷,延誤治療。

  誤區3 超劑量用藥

  多數家長對藥學知識了解不多,隨便讓兒童超劑量用藥,從而造成急性或蓄積性藥物中毒。陳海燕提醒,特別是當寶寶發燒的時候,心急的家長如果過量或者頻繁使用退燒藥,可能會適得其反。

  李曉華說,如孩子發燒,退燒藥按規定一天不能超過4次,如果為了讓孩子早恢複就過量讓他服藥,隻會對他造成傷害。

  誤區4 “補藥”可多吃

  有家長擔心孩子缺乏營養而長不高、長不快,長期給孩子吃鈣片、魚肝油、維生素等“補藥”。

  “飲食均衡營養發育良好的孩子,一般不需要另外補鈣和維生素,除非有證據表明孩子確實需要補充,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李曉華說,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來說,最重要的是營養均衡、運動鍛煉及充足的睡眠,長期給孩子服用“補藥”,常常會造成藥物過量而中毒。

  此外,滋補類藥材也不可給兒童服用。李曉華說,如未入藥的人參,很多人都把它當作食品服用,有的家長甚至給孩子吃。殊不知,少不食參,兒童的身體經不起這麼猛烈的進補,人參也確實會擾亂兒童的正常發育,甚至因此損害髒器。

  誤區5 用糖水服藥

  凡是藥物都有藥味,尤其是中藥的味道大都苦澀,小兒不願服,家長就給用糖水送服。

  “糖內含有的有些物質影響藥物的吸收,糖還能幹擾微量元素、維生素的吸收,抑製某些退燒藥的作用,降解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李曉華說,服藥最好用白開水送服,糖水送服對治病不利。

  誤區6 貴藥治小病

  孩子有點傷風感冒,家長愛子心切,恨不得藥到病除,常常動用新藥、貴藥,甚至馬上用抗菌素。

  “感冒發燒多是病毒導致,用抗菌素是針對細菌感染,對病毒無效。”陳海燕說,盲目將高效品種抗菌素用於一般感染的做法,不僅浪費藥物,還會殺傷腸道中的有益菌,使腸道菌群失調,導致二重感染,治療起來十分麻煩。

  誤區7 輸液更好些

  生活中有不少家長,在孩子得了傷風、感冒、咳嗽、腹瀉等疾病時,盲目迷信輸液。

  “選擇給藥途徑時應遵循國際公認的原則,即根據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或輸液。”李曉華說,這是因為口服藥物進入胃部後,有一個人體吸收接納的過程,如有不良反應還可以洗胃;肌肉注射的吸收需要時間,能給急救製造一定條件;而輸液時藥液直接經由血液進入體內,要是有傷害,會當即爆發並且十分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