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種反應有哪些 3大反應需了解
卡介苗接種往往被稱為“出生第一針”,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但最近有一則新聞介紹一位嬰兒接種卡介苗後全身萎縮,這讓很多媽媽表示擔心,接種卡介苗之後會出現什麼異常應,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
人經過預防接種,對某一種傳染病就產生免疫力,當有免疫力的人數達到社會總人數的80%以上時,免疫人群就形成了一道屏障,這道屏障可以保護一些未經免疫的人不受到感染。這對傳染病的控製和消滅起著關鍵性作用。
不過,免疫接種確實存在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麵:異常反應,所以,一定要把孩子的健康信息準確提供給醫生,這將給預防和減輕疫苗異常反應帶來更多的保障。
認識疫苗反應
疫苗反應也稱疫苗特應症,是疫苗特有的合並症。和該疫苗的特性有一定關聯,症狀輕重不等,可分為5種:一般反應、加重反應、異常反應、偶合反應、預防接種事故。其中一般反應最為多見,後四種都是比較少見的,重度的異常反應非常罕見。
絕大多數疫苗反應是一般反應,短暫而輕微。
加重反應性質上與一般反應沒有區別,隻是臨床表現更嚴重。多在疫苗使用不當或質量不好,孩子身體不適,成人被接種者飲酒、疲勞、處於經期、身體不適等情況下發生。如果疫苗使用不當,往往發生於同一接種時間、地點;如果是疫苗質量有問題,那麼,同一批號的疫苗發生加重反應的人數往往超過正常比例。
偶合反應與接種疫苗本身無關,隻是在接種疫苗時,恰好被接種者處於某一疾病的潛伏期,或是已經患病但比較輕微,還沒有明顯的表現,但接種疫苗後疾病的表現變得明顯起來。還有的是已經患有慢性疾病,接種疫苗後病情加重了,或使得正處於恢複階段的疾病再次複發。偶合反應也是極其少見的,尤其是後兩種,在接種前醫生都會問清楚的,所以一般不會發生。
預防接種事故更多的是責任事故而不是醫療技術問題,屬於醫療事故。
接種介苗之後3種反應
1、一般反應
接種2~3周後,在注射局部可出現紅腫、硬結,直徑約1厘米,隨後自中間開始逐漸軟化形成小膿皰,以後可自行吸收,也可穿破成為潰瘍,經10周左右自行結痂,脫落後留有永久性的凹形疤痕,整個過程約持續兩三個月。有少數可能引起接種一側腋下或鎖骨上淋巴結腫大,但直徑一般不超過1厘米,一般不引起全身發熱,不需要作特殊處理。
護理要點
不能熱敷注射局部出現的紅腫、硬結。有的父母不知道接種卡介苗後會出現局部紅腫、硬結,認為是寶寶皮膚感染,又是熱敷,又是抹藥,這樣做不但沒不會使紅腫、硬結盡快消退,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影響疫苗接種反應的正常過程。
不能把膿皰弄破,尤其是在給寶寶穿衣服或洗澡時,更要格外注意,更不能切開,否則可能導致經久不愈,如果潰破處繼發其他細菌感染,將給寒性膿腫的愈合帶來障礙。
2、加重反應
接種後數天,注射局部出現紅腫,範圍逐漸擴大並出現硬結,隨後液化、潰瘍,長時間不愈,並有膿液、肉芽增生,還可伴有鎖骨上、腋下淋巴結腫大、潰破,全身表現為低熱、乏力、食欲減低、煩躁等症狀。
導致加重反應的常見原因
卡介苗接種劑量過大;皮內接種卡介苗部位過深;接種前,疫苗未被充分溶解或搖晃均勻;接種卡介苗前,已經患有結核病或感染了結核菌。
局部紅腫、硬結不要熱敷。
有膿腫形成,要采取措施盡量不讓其潰破,一旦潰破,可能會經久不愈。如果是淋巴結處發生寒性膿腫潰破則更不易愈合,俗稱“老鼠瘡”,就像老鼠盜洞一樣,破口是封了破,破了又封,治療起來很棘手。
如果肉芽組織過多,可用硝酸銀腐蝕,促進局部愈合。
3、異常反應
異常反應與一般反應同時或先後發生,但其性質和臨床表現不同於一般反應。隻出現在同批疫苗、同時接種者的極少數或個別人身上。異常反應常可引起嚴重後果,特別是過敏性休克等,如不引起足夠重視,往往危及生命。所幸,異常反應是非常罕見的。
導致卡介苗異常反應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醫學界認為,與接種兒的體質、疫苗質量、接種方法不當有關。所以,在接種疫苗後,父母一定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一旦發現問題,及早診斷,及早搶救。在今後就醫或接種時,要全麵提供孩子的健康資料,特別是疫苗異常反應的既往病史,以便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