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提示:想變得更美 微整形需警惕“山寨醫生

編輯:東方女性2017-03-20 23:45護膚技巧
字體:
瀏覽:93次

  隨著移動互聯網、自媒體、泛娛樂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得“漂亮的臉蛋能出大米”,也使得“顏值”一詞真正成為互聯網主旋律,“靠臉吃飯”在當今社會早已沒了褒貶之分,而是變成了一項重要的生存技能。

  看臉時代的顏值經濟學,微整成網紅利器

  上世紀70年代朝鮮的一部經典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有這麼一句台詞“漂亮的臉蛋能長出大米嗎?”,這問題放到現在,答案是肯定的。在當下的中國,平均每10個年輕女性中就有7個以上接受過微整形手術,某種程度上,這是顏值經濟最普通最易理解的一麵,在競爭高度激烈的社會當中,顏值讓人更輕易地獲得具有吸引力的工資收入、社會地位和婚戀關係。

  顯而易見,在相對封閉的環境內,漂亮臉蛋的確無法帶來太多的價值,但在一個信息高速傳播、娛樂產業爆發性增長的今天,漂亮臉蛋在信息傳播上、外界關注上就具有更大的優勢,正是因為互聯網產業和娛樂產業兩個維度同時高速發展,造就了“顏值可以當飯吃”。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提升,醫療整形逐漸興起,場景化的服務和定製項目成為一時風潮,適應年輕人消費習慣的整形軟件應運而生。醫美互聯網微整平台,逐漸成為網紅利器。

  想變得更美 微整形警惕“山寨醫生”

  據媒體報道,鄭州一位整形用戶在上述醫療整形機構注射了可疑物導致麵部畸形,“花了近三萬也沒能變漂亮”卻反被該院長複診為“上火了”。當提出要看該整形機構的職業許可證和行醫者本人的行醫資格證,工作人員說,拿去辦網站了,當詢問有幾位可以選擇的臨床醫生時,工作人員明確回答“隻有院長”。

  在河南省衛計委官方網站和鄭州市衛計委官網上,記者發現,這個號稱從事了30年整容手術的“院長”竟然沒有醫師執業許可證。

  在更美APP上,上述“整形名醫”卻被許多用戶追捧,1980元的隆鼻、880元的雙眼皮、6800元的隆胸項目都是預定熱門。

屈小麗2

  還有在江西宜昌市某醫院甲狀腺科常年坐診的某醫生,在更美app平台上,搖身一變為整形美容科副主任醫師,在其個人執業資格下方,明確顯示正在執行整形項目“雙眼皮、鼻綜合、假體隆胸”。當致電某整形美容科室,查詢這位身兼數職、跨行執業的副主任時,科室明確回應“沒有這個人”,並連續追問記者在哪裏看到的信息。

  更有不少小診所、美容院在醫美平台超範圍承接高危全麻手術。在平台上檢索關鍵詞“下頜骨”,發現無論是小診所、門診部還是沒有四級手術資質的其他整形機構,都在售賣切下頜骨、推顴骨等四級全麻手術。根據衛生部法律規定,隻有公立三甲醫院這樣的有四級手術資質和急求措施的機構才能做如此高度危險的手術。

西安

河源

合肥

基礎美

  此外,在資質不良的平台中,不僅存在無照行醫者,刪帖、隱匿差評等“電商特色”的擦邊球行為。

  一位長期從事醫美維權工作的法律界人士認為,造成上述悲劇頻繁發生的原因是相應平台沒有盡到監管責任,作為消費者通向整形手術台的重要入口,部分醫美第三方平台並沒有盡到責任主體義務,在入駐醫生、醫院的把控上漏洞明顯,對合作機構日常監管嚴重缺失,導致消費者在這家名頭頗響的醫院屢次出現醫療事故。

  他分析,不排除某些無良平台為了追求短期利益犧牲消費者安全,默許不良資質醫院、醫生混入正規機構隊伍。更有甚者,收受好處幫助沒有資質的醫生誇大宣傳,實現導流,肆意消費用戶的信任,將不明就裏的用戶推向無照行醫者的手術台。

  業內人士分析,醫美消費者選擇在互聯網問診預約和下訂單,其實是一種平台和消費者間的雙向信任。消費專家建議,在選擇醫療整形機構和篩選整形信息時,消費者應謹慎選擇醫美平台。通常行業領先的平台,在資質審核、安全保障方麵更合規,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