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灸關元氣海兩穴位 提高人體免疫力
女人最好的時光,應該是沒生孩子之前。生了孩子後,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要麼是頭暈,要麼是腰痛,要麼是怕冷,手腳冰涼。然而這些問題在做媽媽之前,是基本沒有的。
在中醫看來,怕冷,手腳冰涼,其實是一種“閉證”,所謂“閉”就是不通,受到天氣轉涼或身體受涼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肝脈受寒,肝的造血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腎陽氣不足,肢體冰涼,手腳發紅或發白,甚至出現疼痛的感覺。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手足處在我們身體最遠端的部位,而經脈在這些地方又變得很細,它們離心髒又最遠,而心又主血。如果把心髒看成是血液之河的發源地的話,那麼腹部、胳膊和腿上的那些經脈粗、離心髒比較近的地方,陽氣就足,血就比較多,像手和腳那些離心髒較遠,經脈又細的地方,血就比較少,就容易出現手腳冰涼。
說到腰痛,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腎的問題。中醫典籍中有句話叫“腰者腎之府”,這句話是說腰是腎髒的家,反過來就是說腎髒是腰的主人,古話說“腎氣一虛,腰必痛矣”。
其實,不管是腰痛,還是手腳冰涼,歸根結底就是氣血不通。中醫學理論認為,通過艾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排出體內的寒氣,改善手腳冰涼的情況。艾灸療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曆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廣泛使用艾灸法,如《莊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艾灸起初主要是用於治療寒證的,尤其是針對氣海穴和關元穴的艾灸,能夠達到溫經通陽、溫運氣血的效果。氣行則血行,血行則瘀散,通過化瘀通絡給身體帶來溫暖,祛除寒涼。這兩個穴位很好找。你把手指並攏放在肚臍的下方,大約兩指處是氣海穴,三指處就是關元穴。
氣海穴,氣,氣態物也;海,大也,意思是指任脈水氣在此,有“氣海一穴暖全身”之譽稱,是說氣海穴有溫養、強壯全身的作用。中醫學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身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患,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的功效。在臨床中,對於先天不足、後天失養,體質虛弱的患者,臨床中常常采用艾灸氣海穴的方法治療。
關元穴,就是古人所謂的丹田。顧名思義,是人體的元氣開關,人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據《難經集注》記載:“丹田者,人之根元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古人認為,它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的地方,能夠培補元氣、腎氣,治病範圍很廣泛,各種婦科疾病、男科疾病都和它有關。該穴可長期施灸,借助火力,可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培腎固本、調氣回陽、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故為保健要穴。
施灸時,可將灸條對準氣海穴、關元穴進行“懸灸”,即離開皮膚一二厘米,令皮膚潮紅並感到溫熱即可。也可以進行“隔薑灸”,即在穴位上放一片薄薄的生薑片,再將點著的艾絨放在上麵灸。每穴灸療5~10分鍾,具有明顯的溫陽散寒、舒筋活血和祛濕的作用。
總之,關元、氣海兩個穴位就像人體的氣血開關,找到了這個開關,氣血“電流”就會通遍全身,氣血充盈。它們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特別是女士,艾灸這兩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
當然,如果你沒有那麼多時間來進行艾灸,可以每天用手掌以順時針方向按揉這兩個穴位50次,長期堅持,效果也很好。但見效最快、最好的,還是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