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看看哪些人群容易變酸性體質(2)
哪些人容易變酸性體質?
1.飲食不均
專家說,長期偏食某些食物確實會造成身體體質一定程度的影響,累積到了“引爆點”,就會有一些毛病一直出來。例如有些人在壓力大時,喜歡來片巧克力或是蛋糕提振精神,但是常吃甜食不隻讓人容易發胖,更因為是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為了避免血糖急遽上升,而當人體釋放大量的胰島素,會促使血糖值急速下降,當血糖值這樣大幅的震蕩,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胰島素衰竭,進而演變成糖尿病。
另外,還有嗜吃肉的人,吃太多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因為肉類中所含的大量蛋白質富含磷、硫等酸性物質,蛋白質經過身體代謝後,由腎髒排泄多餘的產物,如果蛋白質過多,就會造成腎髒負擔,長期下來腎髒功能變差,可能無法順利排出這些酸性毒素,就會累積在體內。
2.運動不足
多做運動、多出汗,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但現代人長期坐辦公室,工作太累回家變成沙發馬鈴薯,賴在椅子上不肯起身,出門也以車代步,運動量大大減少,長久下來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體內,因而造成體質的酸性化。
3.壓力大
美國西點軍校心理係教授陳永儀在《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中指出,從生理層麵來看,壓力是人適應環境的一種過程。例如天氣熱了,身體須散熱、降溫,才能維持恒溫,這時毛細孔會擴張、流汗,就是身體為了適應外在氣溫變化所做的調適。
但是壓力累積過多、過久也會引發“身心症”,負麵情緒多時,腦神經細胞所分泌的一些化學物質,會影響整個內分泌係統,同時也會抑製免疫功能。頭痛、傳染性疾病、胃潰瘍、大腸激躁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國人頭號殺手癌症,都會接踵而來。
4.常接觸汙染源
外在環境的汙染包括經常騎機車不戴口罩、住在大馬路或工廠旁、工作場所密不通風等,有害物質都可能侵入人體造成傷害,不可小覷。
5.不良生活習慣
包括抽煙、喝酒、嚼食檳榔等。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3癌症及1/4心髒血管疾病是抽煙引起的,抽煙者得到癌症的機率,是不抽煙者的2~4倍,抽煙與全身各器官的癌症都有關聯,癮君子不得不小心。而喝酒愈多得到癌症的機率愈大,尤其是口腔、咽喉、食道及肝癌等。而檳榔與口腔癌的關係早已被證實具有直接關係,2/3口腔癌患者都有吃檳榔的習慣,尤其常香煙、檳榔、酒類3種合吃的人,危險更高,因為致癌毒性愈強。
其實,不論是“酸性體質”或“發炎反應”的說法,都在提醒大家愛惜自己的健康,與其天天擔心自己是不是酸性體質,幹脆從飲食、生活、情緒上檢視,進一步作調整,為自己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