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者禁食十種美食

編輯:東方女性2015-01-12 16:11養生保健
字體:
瀏覽:228次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滋補養生的最佳季節,冬季補得好一年都健康體壯,狗肉、羊肉是冬天最佳首選補品,但是,每個人的體重不同,攝入的營養吸收也各不相同,脾虛的人就不適合吃鴨肉、甲魚、蚌肉等食品,那麼,冬季哪些人適合吃哪類食品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冬季滋補品的適應人群。

脾虛者禁食十種美食

  脾虛的人不能吃什麼

  脾主肉,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無論是肌肉失去彈性、皮膚沒有光澤、膚色暗淡、腰間長出“遊泳圈”,還是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歸根到底,都是脾氣虛弱導致的。脾虛怎麼調理?脾虛不能吃什麼?小編告訴你女人脾虛如何調理。

  1、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雲:“脾虛泄瀉,法鹹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2、山楂

  又叫棠株、山裏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也。”

  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3、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4、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

  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5、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雲:“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6、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7、田螺

  性寒,味甘鹹,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8、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彙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9、蚌肉

  性寒,味甘鹹,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鹹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10、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鹹,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係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繡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脾虛的食療方法

  橘紅糕

  鮮橘皮10克,打碎成細粒後用糖浸漬,再和入麵粉製成糕點。適用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豆蔻饅頭

  白豆蔻粉6克,撒入適量的麵粉內,再蒸煮成饅頭,適用於腹脹、食欲不振。

  紅棗益脾糕

  紅棗30克、白術10克,幹薑1克,雞內金10克。先煮熬取汁,再將汁與麵粉500克及適量的糖製成糕,適用於胃呆納減,大便溏薄。

  山藥飯

  山藥、蓮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淨切碎,蓮肉去皮,芯後煮爛,再與粳米一起煮飯,適用於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八仙糕

  黃芪、白術、山藥、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黨參各5克。先將上述藥物煎煮取汁,再與適當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適用於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砂仁藕粉

  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適量,將砂仁、三七研為細末,拌勻即成。適用於胃脹痛、嘔吐納呆。

  麻仁玉米糕

  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紅糖適量,將火麻仁研末、芝麻洗淨,放入玉米粉拌勻,再加入紅糖用水和麵做成糕。適用於脾虛名血虧損引起的便秘。

  薑糖山芋

  山芋500克,生薑2片,蜂蜜適量同煮。適用於腸燥便秘。

  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幹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幹,共同燉煮至稀爛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