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時間不宜過長 八類人群不適合泡腳

編輯:東方女性2015-11-28 17:57養生保健
字體:
瀏覽:124次

  足浴的曆史有數千年,熱水泡腳是一種常見的中醫外治法。熱水泡腳對足部穴位及經絡有刺激滲透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提高睡眠質量,從而起到養生保健作用。此外,泡腳時加點中藥還能對某些疾病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足浴時間不宜過長,八類人群不適合泡腳

泡腳水溫和時間要把牢

  秋冬季泡腳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很多人認為隻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水越燙越好,然而這是一個誤區。泡腳水溫一般維持在38℃至43℃為宜。水溫過高容易導致燙傷、引發心慌甚至導致猝死。糖尿病患者和敏感皮膚者特別要小心溫度過高的水很容易導致燙傷,甚至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秋季泡腳時間以30分鍾~45分鍾為宜。”但老年人泡腳時間要再短一些,因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鍾為佳。此外,飯後半小時內不宜熱水泡腳,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不良。

  八類人群不適宜泡腳

  1、糖尿病患者泡腳易燙傷。糖尿病患者往往已出現神經病變,其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極易被燙傷。

  2、心腦血管患者泡腳不適宜。因高水溫使神經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擴張,高溫加速血液流量,短時間內增加了心髒、血管的負擔,有加重病情的危險。

  3、足部有外傷、水皰、疥瘡、發炎、化膿、水腫及較重的靜脈曲張患者需要治愈後才能泡腳,否則易出現傷口感染或加重病情。

足浴時間不宜過長,八類人群不適合泡腳

  4、妊娠及月經期中的婦女,因為中藥浴足可能會刺激到婦女的性腺反射區,從而影響婦女及胎兒的健康。

  5、嚴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腦出血、胃出血、子宮出血及其他內髒出血等,在足底按摩時,可能會導致局部組織內出血。

  6、腎衰竭、心肌梗死、肝壞死等各種危重病人,由於病情很不穩定,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可能會引起強烈反應,使病情複雜化。

  7、處於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緊張、身體過度疲勞的人,高溫會影響其情緒和循環係統。

  8、飯前飯後1小時內別泡腳。由於足浴時足部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腸及內髒血液減少,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即飯前足浴可能抑製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飯後足浴可造成胃腸的血容量減少,影響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