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前兆 5大症狀要小心
心肌梗塞症狀
1、疼痛
為此種病症最突出的症狀表現。發作多無明顯誘因,且常發作於安靜時,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較重,持續時間久,有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用硝酸甘油無效。病人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少數病人可無疼痛,起病即症狀表現休克或急性肺水腫。
2、休克
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後數小時至1周內發生。病人麵色蒼白、煩躁不安、皮膚濕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10.7KD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隻有血壓降低而無其他症狀表現者稱為低血壓狀態。休克發生的主要因素有:由於心肌遭受嚴重損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劇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劇烈胸痛導致神經反射性周圍血管擴張;此外,有因嘔吐、大汗、攝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3、心律失常
約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見於起病1-2周內,而以24小時內為最多見,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現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而猝死。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也不少見,室上性心律失常較少發生。前壁心肌梗塞易發生束支傳導阻滯,下壁心肌梗塞易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見於心房梗塞。
4、心力衰竭
梗塞後心髒收縮力顯著減弱且不協調,故在起病最初幾天易發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煩躁、不能平臥等症狀表現。嚴重者發生急性肺水腫,可有紫紺及咯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後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開始即可出現右心衰竭。
5、全身症狀表現
有發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於組織壞死吸收所導致,一般在梗塞後1-2天內出現,體溫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過39℃,持續約一周左右。
心肌梗塞吃什麼好
1、食物細軟、少食多餐
由於心肌梗塞患者的泵血功能低下,導致胃腸粘膜功能減弱、瘀血,消化功能不良、食欲不振、消化液分泌減少。所以,平時要吃易消化、半流食的軟食,同時,一日進餐4-5次,不易過多。否則會由於腹部脹滿,腹腔器官血流相對增加,反射性地使冠狀動脈血流相對減少,易誘發心律紊亂、加重心肌梗塞的程度、心力衰竭、心絞痛、嚴重還會引起猝死。
2、低膽固醇、低脂肪飲食
日常飲食應以玉米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豆油等作烹調用油。上述植物油不含膽固醇、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患者的康複。應避免食用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髒、過多的動物脂肪、同時宜多吃豆製品。每日膽固醇的總攝人量應控製在300mg以下。
3、限製食鹽
鈉攝人過多,就能增加血管對各種升高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鈉還有很強的吸收水分的作用,食鹽過多,可使血容量增加,從而直接增加心髒負擔。所以,心肌梗塞的患者每日食鹽量不應超過4g。
4、控製總熱量的攝入
臨床資料表明,肥胖者患心肌梗塞的機率要大,因為脂肪過多環繞心髒,壓迫心肌,導致心肌功能減弱,所以,要控製體重,限製總熱量。在休息的情況下,每天供給熱量以25-30千卡/kg體重為宜。
5、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
微量元素中的鎂、碘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重要作用,可減少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鈣鹽和膽固醇在血管壁內的沉積。維生素C具有防止出血、促進創麵愈合、增強血管彈性。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草莓、西紅柿、新鮮大棗、獼猴桃等。海產食物中的海帶、紫菜、海蜇、魚、蝦等含碘量較多,在日常飲食中可經常交替食用,鎂在綠葉蔬菜中含量較多。
患上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給身體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限製食鹽的攝入量,除此之外,還應該多吃些低膽固醇和低脂肪的食物,重視飲食的多樣化,這樣就能讓心肌梗塞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緩解。
結語:看了上文的介紹,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心肌梗塞的前兆有哪些了吧!還有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一些心肌梗塞的飲食注意事項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