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頸椎病的方法 頸椎病的症狀

編輯:東方女性2015-11-29 05:55養生保健
字體:
瀏覽:74次

  不少人早上起床會覺得脖子疼,尤其是頸椎裏麵像是被針紮了一樣,這種情況可不能輕視!那麼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頸椎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疾病症狀

  頸椎病的症狀非常豐富,多樣而複雜,多數患者開始症狀較輕,在以後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症狀較重者。常以一個類型為主合並有其它幾個類型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主要症狀是:

  1、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

  2、一側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

  3、其嚴重的典型表現是: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

  4、最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5、常伴有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

  6、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

  7、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幹、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

  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複,時輕時重,隻有當症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鬱等症狀。

  保守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放鬆肌肉治療,對於頸椎不穩等繼發的局部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對於伴有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患者來說,還可以使用神經營養藥物輔助康複,促進受壓神經的恢複。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

  3、理療: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皮膚產生燙傷。

  4、中醫療法博大精深,療效但與醫生的個人經驗有很大關係,需慎重選擇。

  手術治療

  對頸椎病診斷明確,神經根壓迫症狀嚴重,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好轉者應采取手術治療,而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現為雙下肢走路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的患者,則應盡早實行手術治療,以獲得良好的恢複效果,因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神經壓迫時間長短有密切關係。而對於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興奮型的患者,手術效果相對來說就不太確切。

  主要手術方法有以下幾種:

  1、頸前路手術:顧名思義,即在脖子前麵進行的手術,目前大部分頸前路手術都是微創技術,手術切口小,術後恢複快。手術主要切除突出變形的椎間盤,對於伴有骨贅增生者還要去除增生的骨贅,以及兩側鉤椎關節,以免殘留可能的致壓物。正常結構切除後的重建物多種多樣,大多使用鋼板和融合器來重建頸椎的高度和穩定性。不論何種內植物,主要作用是恢複頸椎正常的曲度,並將手術操作的幾節頸椎長在一起。我們目前僅采用椎間融合器,不用鋼板,治療效果顯著,為病人節省寶貴經費,已經在國際上發表文章。近幾年還出現人工椎間盤置換,可以保留了頸椎節段間的運動功能,對合適的病人臨床療效也很好。

  2、頸後路手術:即從脖子後方進行的手術,適用於多節段頸椎病、伴椎管狹窄或後縱韌帶骨化者。後路手術主要通過切除全部或部分後方的椎板來達到間接減壓的目的,手術風險比前路要小,暴露簡單,對於頸椎本身生理曲度存在的患者來說療效較好。盡管後路手術對於頸椎正常生理結構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也需要內植物來重建頸椎的穩定性。後路單開門椎管成形術等手術可以保留頸椎間的活動度,術後後凸畸形及鄰近節段退變等發生率較小,已被我們廣泛采用,在國際和國內率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