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怎麼辦 健脾養胃4法
第一招:脾胃關係,弄清主次做好防治
脾與胃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表裏關係。胃主受納、脾主運化,二者相互協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醫稱脾和胃為“後天之本”。
胃主“受納”腐熟水穀。“受納”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納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經胃初步消化後的食物分為“清”、“濁”兩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運化送至全身各處。故有“脾為胃行其津液”之說。其濁者,由胃下行至小腸,再行進一步消化。
脾主運化,主要指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的過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運輸與消化。水穀入胃。經胃的初步消化之後,下送於脾,由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
第二招: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決問題
脾主運化,當脾出現問題時,造成胃部消化後的營養物質不能運輸到身體各部,同時也不能反補營養給胃,脾病造成機體主症有:胃脹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胃主受納,當胃出現問題時,容易出現脘痛,嘔吐,噯氣,呃逆等症狀。
由此可見,脾胃病的症狀基本都是同時出現的,這也是我們平常“胃痛醫胃”難以解決問題的所在。中醫理論認為胃病屬於脾胃病的範疇,在治療胃病的同時也要解決脾病,真正的“脾胃同治”。
第三招:慢性胃炎多屬脾虛,重在調理
出現上腹部不適、飽脹、隱隱痛、燒灼感,多數進食後症狀較為嚴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噯氣、反酸、惡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狀。一般以上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通過胃鏡檢查和病理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後,則可診斷為“慢性胃炎”。
減少慢性胃炎的發生主要在於“防”,因為該病主要由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壓力大等眾多因素造成,而這些因素都會造成“脾虛”,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胃部出現症狀。
慢性胃炎主要特征是“反複發作”,在治療過程中重在調理,在治療過程中藥物選擇方麵常采用具有“治養結合”功能的藥物來防止複發,同時也要養成按照療程服用習慣,減低慢性胃炎的反複發作。
第四招:運動養生方式幫你養胃護胃
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腿腳運動養生方式。有研究表明,經常活動腳趾可以健胃消食,起到養胃護胃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放鬆站立,十趾緊抓地麵。兩分鍾後慢慢放鬆,反複數次。這樣能對足底、趾間穴位形成鬆緊交替刺激。還可以練習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或在坐、臥時有意識地活動腳趾,持之以恒,胃腸功能就會逐漸增強。
除了簡單地活動腳趾外,也可以在洗完腳後自我按摩腳趾。同時可以順手將小腿從上到下依次按摩一遍,效果會更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動腳鍛煉,不用刻意講究章法,力度以能夠承受為宜,按後覺得舒服即可,不要在過飽和過餓時按摩。
五款藥膳調節脾胃不和
脾胃濕困症是南方地區的常見時令病症之一,尤其是現在的季節裏,這種病症更是頻發。廣東人非常注重飲食的調理,隨四季變化而有所側重。天氣一陣晴天一陣雨天,人最容易犯“濕困”,針對這樣的情況,相應地在保健飲食上除濕解困是關鍵。這裏針對濕困的特點,對症下藥,為大家介紹價廉物美而又有療效的靚湯去濕困。
茵陳蜆肉湯
材料:茵陳30克、蜆肉150克、豬瘦肉100克、生薑2-3片。
烹製:茵陳用清水浸泡2遍,去除泥塵,蜆肉、豬瘦肉洗淨,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裏,加入清水1600毫升(約8碗水量),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至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調入少量的食鹽和少量的生油便可。豬瘦肉可撈起切片狀,拌醬油佐餐用,而蜆肉和茵陳可棄之。此量可供2-3人用,如作為治療用則宜每周飲用2-3次。
功效:茵陳蜆肉有一股淡淡的中藥氣味,但具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我省民間還常用它來治療黃疸性肝炎,可見利濕的功效之大。
雞骨草燉豬橫脷
材料:雞骨草10克、蜜棗2個、豬橫脷100克、生薑1片。
烹製:將豬橫脷洗淨切塊,雞骨草揀去雜質洗淨,與生薑、蜜棗一起放入燉盅內,加清水250毫升,隔水燉2小時即可。
功效:清肝熱,健脾胃。
適宜人群:肝火盛、胃口差、口幹咽苦、濕熱腹痛、煩躁易怒者。
慎食人群:脾胃虛寒、陽虛體質類型者。所謂陽虛表現為口淡泛青口水、胃寒怕凍、大便爛小便多且清。
指毛桃瘦肉湯
材料:五指毛桃10克、瘦肉60克、生薑一片。
烹製:五指毛桃挑去雜質後洗幹淨,加入瘦肉、薑片,加水300毫升,隔水武火燉2小時。
功效:益氣固表、健脾利濕、舒筋活絡、除痰止咳。
適宜人群:口幹口苦、怕熱、泛渴喜飲、大便幹結者。
慎食人群:實火實熱、陽盛體質類型者。
清熱祛濕田螺湯
材料:田螺1000克、豬瘦肉200克、節瓜1個、陳皮1/4個、生薑3片。
烹製:田螺洗淨置滾水灼過,挑出螺肉,去尾端,起油鑊下鹽爆炒片刻;節瓜洗淨、削皮、切大塊;陳皮浸泡、去瓤;豬瘦肉洗淨,整塊不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放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調入適量的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清潤可口,能解濕困、祛濕熱,常為春季陰雨時的家庭調理湯品。中醫認為田螺性寒,味甘、鹹,能清熱利尿、利腸利水、止瀉止血、和胃化痰,有療目赤、黃疸、腳氣、痔瘡等疾患的功效。
淮山白術羊肚湯
材料:淮山50克、白術15克、雞內金12克、紅棗12個、羊肚600克、生薑3片。
烹製:各藥材洗淨,稍浸泡紅棗並去核;羊肚(或請市場售者處理幹淨)洗淨置沸水中稍滾片刻,撈起,用刀刮淨衣膜,再用食鹽洗淨,切成塊狀,然後與一起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特色:淮山白術煲羊肚湯清潤而略帶中藥材的氣味,具補脾健胃、消積化滯、養氣斂陰的功效,最宜在這不冷不暖且雨紛紛的氣候下進食,且男女老少皆宜。
脾胃虛弱宜吃“蒸”水果
中醫將人體體質分為“寒、熱、虛、實”四種,對於脾胃虛寒、體質虛弱人群不適宜吃寒涼的水果,建議吃水果選擇“蒸”方式,這樣不僅易於脾胃的消化吸收,還可達到意想不到的養生功效。
“蒸”梨
最適合蒸的是梨。梨蒸熟後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倍增。蒸時還可加入其他的食物或藥物,增強功效。其中,最常用的要數川貝冰糖梨:將梨去核切塊,與川貝、冰糖一起,加適量水放入碗中,隔水燉煮15分鍾左右起鍋,喝湯吃梨。
“蒸”蘋果
蒸蘋果食療效果也很好。蘋果蒸熟後更易消化。其中的果膠煮過以後,不僅能吸收細菌和毒素,而且還有收斂、止瀉的功效。自製“玉容膏”:蘋果帶皮切成小片(近果皮處果膠含量相對豐富,止瀉效果更好),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鍾即可,稍稍冷卻後,即可食用。
“蒸”棗
蒸棗更易消化,十分適合脾胃虛弱的人。對於氣血虧虛、肝腎不足者,可以將大棗與枸杞、雞蛋一起蒸。而普通人可以把紅棗和山藥一起燉服。具體做法為:紅棗對半切開,山藥切丁;兩者加涼水隔水蒸;水開後,慢火煮20分鍾即可。
結語:一時的脾胃不和可以不用太緊張,隻要從飲食、生活保健等方麵做好調節就可以了,但如果長期出現不適病症,可一定不要掉以輕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