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常識 冰箱裏的隔夜西瓜還可以吃嗎
網上熱傳 隔夜西瓜該扔? 細菌量數以億計
“隔夜西瓜不能吃”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網絡等平台廣為傳播。記者梳理後發現,盡管這一消息演變成“隔夜西瓜不能吃,細菌難以數清”、“隔夜西瓜細菌數以億計”等不同形式,但所有內容均來自某媒體的一個實驗。
該媒體報道,一家三口因吃了隔夜冷藏的西瓜,全都拉肚子進了醫院。隨後,該報記者將切開的半個西瓜封上保鮮膜,並在常溫下保存12個小時後送到相關部門進行檢測。
在試驗中,工作人員分別在西瓜切麵的表層、表層下4厘米處、表層下8厘米處取樣,每處取樣1克,搗碎後放入培養基中。12小時後,三個樣品的培養基中均分布 著密密麻麻的菌群。實驗人員表示細菌數量已難以數清,需要以億為單位計算,其中,表層的瓜瓤細菌最多。最後得出隔夜西瓜細菌數以億計的結論,並呼籲大家扔 掉隔夜的西瓜。
實驗求證 模擬西瓜冷藏每克3800個細菌
為弄清這種說法的真假,記者模擬市民冷藏西瓜的慣用方法,再次進行了試驗。7日晚上6點過,在用冷水將水果刀洗淨後,記者切開一個12斤左右的西瓜。未作停頓,其中一半被裹上了一層剛拆開的保鮮膜,然後放入溫度為4℃冰箱冷藏室。
2 日上午9點過,已冷藏了15個小時的西瓜被送至四川合泰食品司法鑒定所的無菌實驗室。工作人員將隔夜西瓜沿表層下約2厘米切取25克樣品,並放入225毫 升生理鹽水中分10倍、100倍、1000倍三個梯度進行浸泡稀釋。10多分鍾後,工作人員將樣品與生理鹽水混勻,隨後提取1毫克鋪到平板技術培養基上。 凝固後,樣品被放入培養箱中。
按照國家標準,24—48小時可以取出。10日上午,在培養箱中保存了近48小時後,三個樣品被工作人員取 出。此時,憑肉眼就可以看到培養基中的細菌,“三個梯度互為佐證,每克有3800個細菌。”工作人員說,遠沒有網上傳的那麼凶,如果沒有致病菌,這個數量 的細菌根本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謠言緣起 常溫保存的樣品得出冷藏西瓜的結論
“隔夜西瓜細菌數以億計”的消息在網絡上不脛而走,並一度被眾人視為能證實“隔夜西瓜不能吃”的有力證據。然而,就在這種言論出來不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就曾出來辟謠。他說,這個實驗看似很有說服力,卻犯了一個很重要的錯誤。
“實驗中和現實中的樣品完全是兩回事。”何計國說,實驗中是常溫保存,這種條件下很容易滋生細菌。而現實情況是,市民一般會冷藏保存,並裹有保鮮膜。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把表麵一層西瓜切掉後再吃。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鍾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如此,沒吃完的西瓜確實不宜久放,切開的西瓜常溫下一般最多放置4個小時,及時冷藏才安全。
專家支招 與其糾結細菌數不如開水燙刀
針對此次試驗結果,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周康說,每克中含有3800個細菌並不算多,舉例來說,市民買回的生肉上,每克大概會有10萬個細菌,有的甚至更多。周康說,但因為肉和西瓜的食用方法不同,經炒製後,生肉的很多細菌都會死亡。
根據國家發布的GB17401-2003《膨化食品衛生標準》,每克食品低於10000個細菌便可以放心食用。“比較而言,隔夜西瓜的細菌數大大低於這個數 目。”周康說。在此次試驗中,每克含有的3800細菌來源也可能很多,可能沾上了刀上的細菌,也有可能沾上了保鮮膜上的細菌。按照這個檢測出來的細菌數, 與其在西瓜保存上糾結,不如在切西瓜用的刀上下點功夫。“如果刀被汙染了,細菌數遠不止這個數。”周康建議,市民一定要將水果刀和菜刀分開來用,想想如果 一把剛切了肉的刀,簡單用冷水清洗後就用來切西瓜,細菌很多不說,因為可能含有致病菌,有很大風險,建議切之前先用開水燙一下刀。
一點常識 裹保鮮膜冷藏西瓜細菌數反而多
把 裹有保鮮膜的西瓜放入冰箱中冷藏,和直接把西瓜放入冰箱中冷藏,哪種方式的細菌更多?針對此問題,百度百科的“真相問答機”曾專門做過調查,在調查中,有 74%的網友選擇“未裹保鮮膜的西瓜細菌會更多”。可事實上,大量試驗卻表明,二者相比,裹有保鮮膜的冷藏西瓜的細菌反而更多。
對此,專家解釋稱,使用保鮮膜覆蓋在切開的西瓜表麵,使西瓜內部形成了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保存了西瓜內部的水分,同時使得西瓜內部的溫度不會很快降至4攝氏度,這就給細菌的繁殖提供了便利條件。
但實驗同時發現,不裹保鮮膜的西瓜水分流失更快,裹有保鮮膜的西瓜更為新鮮。專家說:“家用冰箱冷藏的食物較為複雜,裹上保鮮膜更多是為了防止西瓜串味兒。”
看完以上的內容以後,知道了有關隔夜習慣的種種危害,以後還是少買點,一次性吃完吧!這種吃法更健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