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怎麼辦 試試拔罐治療腹瀉的方法

編輯:東方女性2015-11-28 09:49中醫養生
字體:
瀏覽:96次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那麼腹瀉除了吃藥還有其他的方法嗎?今天小編就推薦一個拔罐的治療腹瀉的方法。

  治療腹瀉的拔罐療法:

  1、患者取仰臥位,用口徑6cm的中型火罐於肚臍窩處(相當於以神闕穴為中心,包括兩側天樞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 3 次即可減輕或者痊愈。適用於大便溏薄、次數多,或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為完穀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樞、關元、足三裏、上巨虛;②大腸俞、小腸俞、足三裏、下巨虛。按俞穴部位選擇不同口徑火罐,取上述兩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進行拔罐治療。本法適用於脾胃虛寒型泄瀉。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泡時,小的勿需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拔罐簡單易學,操作方便,如在家中自行拔罐時,應注意以下7個方麵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1.用過的罐子一定要用過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時左右,然後清水洗淨,使用前要仔細檢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損的不能用。

  2.應注意保持溫暖、避開風口,防止受涼,選擇清靜、光線和冷暖適宜的室內環境為佳。

  3.盡可能選擇一個自認為舒適的體位姿勢,如仰臥位、俯臥位等,如果在拔罐過程中要改變體位,可讓他人扶穩罐子後,緩慢改變體位。

  4.初次治療者和體弱、年老、兒童等及易發生意外反應的患者,宜選小罐具,並應隨時觀察患者的麵部表情、顏色,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意外情況,對於饑餓、疲勞、精神緊張、酒後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5.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豐富,皮下組織充實及毛發較少的部位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處拔罐。

  6.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 病情輕、病灶淺的疾患,拔罐時間宜短。拔罐部位肌肉豐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時間可略長 拔罐部位肌肉薄,如頭部、胸部、背部,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拔罐時間適當延長 天熱時則相對縮短。

  7.起罐後,皮膚局部潮紅、瘙癢,不要亂抓,幾小時或數日後即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