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怎麼辦 中醫治療小兒腹瀉

編輯:東方女性2015-11-28 22:37中醫養生
字體:
瀏覽:148次

  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及大便性狀有改變(如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為特點的兒童常見病。6個月-2歲嬰幼兒的發病率較高,多發生在夏秋季節,若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小兒腹瀉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國雖然由於兒童營養情況及醫療條件的改善,由腹瀉病引起的死亡率明顯地下降,但其發病率仍高。小兒腹瀉為兒科重點防治的四大病之一。那麼小兒腹瀉怎麼辦呢?下麵介紹中醫治療小兒腹瀉方法。

  1、常證

  (1)傷食瀉證

  證候:大便酸臭,或如敗卵,腹部脹滿,口臭納呆,瀉前腹痛哭鬧,多伴惡心嘔吐,舌苔厚膩,脈滑有力。

  治法:消食化積,和中滲濕。

  方藥:保和丸加減。傷於肉食者重用山楂;傷於麵食者重用萊菔子;傷於穀食者重用神曲;脾胃薄弱者加白術、穀芽;腹痛較劇及氣脹者,加木香、厚樸以理氣消脹;嘔吐較甚者加藿香、生薑、竹茹降逆止吐。

  (2)風寒瀉證

  證候:大便色淡,帶有泡沫,無明顯臭氣,腹痛腸鳴,或伴鼻塞,流涕,身熱,舌苔白膩,脈滑有力。

  治法:疏風散寒,化濕和中。

  方藥:藿香正氣散。表寒較重者加荊芥、防風;肢體酸痛者加羌活、秦艽;寒邪直中太陰者加炮薑、砂仁,去生薑;如腹痛較甚者,加木香、砂仁以理氣止痛;納差者,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導滯;小便短少者,加澤瀉、豬苓以滲濕利尿。

  (3)濕熱瀉證

  證候:瀉如水樣,每日數次或數十次,色褐而臭,可有黏液,肛門灼熱,小便短赤,發熱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脈數。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葛根芩連湯合六一散加減。伴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以理氣止痛;嘔吐頻者,加半夏、生薑汁以降逆辟穢;高熱、煩渴引飲者,加石膏、寒水石以清熱除煩;濕邪偏重,口不甚渴,舌苔厚膩者,加厚樸、蒼術以健脾燥濕。

  (4)脾虛瀉證

  證候:久瀉不止,或反複發作,大便稀薄,或是水樣,帶呈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殘渣,神疲納呆,麵色少華,舌質偏淡,苔薄膩,脈弱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助運化濕。

  方藥:參苓白術散。伴腹痛者,加木香、香附以理氣止痛;大便稀或水穀不化者,加幹薑以溫中散寒;久瀉不止,而無挾雜積滯者,加訶子、赤石脂以固澀止瀉。

  (5)脾腎陽虛瀉證

  證候:大便稀溏,完穀不化,形體消瘦,或麵目虛浮,四肢欠溫,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脾溫腎,固澀止瀉。

  方藥: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脫肛者,可加黃芪、炙升麻以升提中氣;久瀉不止者,加訶子、赤石脂、禹餘糧以收斂固澀。

  2、變證

  (1)傷陰證

  證候:瀉下無度,質稀如水,色黃混濁,小便短少,皮膚幹燥或枯癟,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無淚,精神委靡或煩躁不安,口渴引飲,齒幹唇紅,舌絳無津或起芒刺。

  治法:健脾益氣,酸甘斂陰。

  方藥:連梅湯。餘邪未清者,可去生地、麥冬、阿膠,改用白芍、石斛、蘆根、生甘草以清養胃陰。

  (2)傷陽證

  證候:暴瀉不止,便稀如水,麵色蒼白,神疲氣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脈象沉細。

  治法:挽陰回陽,救逆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救逆湯。泄瀉不止者加幹薑、白術以溫中扶脾;久瀉、暴瀉者,除傷陽外,還有傷陰症狀,可合用連梅湯以陰陽兩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