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行為,無論是生活中的大事還是小事很多人總會下意識的拖延,等到最後一刻才去完成。比如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將近考試前期才開始複習,有些更甚者,即使幾乎沒怎麼參加課程知道自己對相關知識一無所知,麵臨掛科無法順利畢業的危險也會在應該複習的時候放任自己通宵看劇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上班族的拖延症常常表現在打卡以及重要的工作項目中。一些員工總是會在規定打卡的前一分鍾或者幾十秒到公司,也有一些每天都遲到的員工,至於一些重要的項目報告之類的東西則也是如此,常常到了最後的期限一些人才會在匆忙之中趕出來交差。

  一般來說,對於拖延症的具體的判斷常常取決於以下三點,首先拖延的行為是對必須要做的事務的延遲,並且會因此對目標完成時間長度和質量有所阻礙。其次,當事人會因為自身的拖延行為獲得外在的和內在的負麵評價,因為無法按時完成相應的自己應該負責任的任務和部分或者匆忙完成影響任務質量等等引起同事或者上司的不滿和不良評價。同時拖延者本身也會因為自己的拖延行為產生內在的對自我的負麵評價,由此引發內心的負罪感、恐慌感自己壓力等等。最後,這種拖延心理以及造成的拖延行為會因此產生惡性循環,一件事務的拖延造成其他事務或者生活其他方麵的拖延行為。

  拖延究根結底是一種心理障礙,雖然在社交網絡發達的時代有很多掠奪和占有人們認知資源和專注力的外部因素,但是也有很多人即使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仍然能夠解決和平衡好兩者,但是有的人則會完全放任自己,無法及時有效的處理生活中重要並且緊急的事件,直到最後一刻。

  如果我們能夠解決或者說深入了解和分析自身拖延行為背後的真正心理因素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的改變。產生拖延的三種心理因素往往跟拖延者過往的經曆以及由此形成的情緒、情感以及內在價值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