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陽身價狂跌不再吸金 揭轉型後身價縮水的原因
昨日,趙本山的經紀人高大寬向記者透露,紅得發紫的小沈陽為了能過個安靜年,電話已經停機,婉拒記者采訪,更有粉絲圍堵家門致其出行不便。對於傳言小沈陽身價一夜暴漲10萬,高大寬笑稱“早就不止這個數了”。有演出商稱,目前,其身價已是30—50萬左右。
粉絲圍堵家門
小沈陽15歲便與哥哥一道走街串巷表演“二人轉”,專為鄉裏唱紅白喜事,兄弟倆發誓要將“二人轉”唱出名,不能讓父母再過貧窮日子。2009年央視春晚,師父趙本山終於將小沈陽推到台前,小沈陽一夜暴紅,從藝經曆、家庭生活、夫妻照片紛紛見諸報端。
昨日,記者致電小沈陽,其慣用電話已經停機,連妻子沈春陽電話也轉移至人工服務台。趙本山經紀人高大寬稱,自己目前已成為小沈陽的新聞發言人,並婉拒記者邀約專訪。他說,“現在記者采訪都排了老長的隊,恐怕一時半會兒沒有檔期呀。”
另外,對於小沈陽的生活現狀,高大寬透露,小沈陽春晚演出結束後,第二天便攜老婆趕回家鄉遼寧過年,一個接一個的記者采訪電話讓小沈陽不得不被迫停機。盡管之前小沈陽在東北已大有名氣,但仍被來自全國各地的大批粉絲圍堵家門,其陣容可與港台明星媲美。
小沈陽身價狂跌吸金能力大縮水
沒了巡演和廣告年收入銳減
從數億到幾千萬,小沈陽的吸金能力在三年內縮水了一大截,小沈陽賺少了,趙本山的口袋自然也就癟了不少。在小沈陽最能賺錢的2009年,他創造的3個多億的收入,絕大部分都被本山傳媒拿走。
通過記者的算賬,可以看出,小沈陽創收銳減的主要原因在於,缺失了最賺錢的二人轉全國巡演和廣告代言。
2009年,小沈陽的二人轉全國巡演創收超2.6個億,廣告收入也超過了2000萬。到了2010年,二人轉演出大大減少,而今年就一場也沒有了,電視商業廣告中也不見了他的蹤跡。
2009年成吸金王,年收入超3億
項目收入詳情
全國巡演超2.6億元《2009小沈陽全國演笑會》3月7日在北京拉開帷幕,到5月已演出70場,下半年自8月29日在陝西榆林開場,共計63場,全年133場。觀眾總人數超過70萬人,平均票房每場超過200萬元,總票房超過2.6億元廣告至少2000萬元長城酷熊汽車廣告,夫妻合作立白洗衣粉廣告,“好狀態”飲料廣告,與趙本山、毛毛合作“仁和清火膠囊”廣告,方標牌汽車防盜器廣告、白象方便麵(東北大骨130)廣告影視劇至少40萬元接拍電影《三槍拍案驚奇》,片酬20萬元;電視劇《鄉村愛情2》開拍,約二三十萬元電視節目至少160萬元訪談出場費至少20萬元,參加訪談4次以上,包括BTV《小沈陽的奮鬥》、江蘇衛視《小沈陽來了》等,浙江衛視跨年晚會出場費80萬元
2010年收入銳減,年收入約1200萬
項目收入
“小沈陽笑轉2010”劉老根大舞台全國演笑會票房約1000萬元
電視劇《鄉村愛情3》 片酬約50萬元
2010年《大笑江湖》 片酬30萬元
湖南衛視2011跨年演唱會出場費100萬元
2011年目前收入,最高1000萬(相比於2009年3億的收入,銳減2億9千萬)
項目收入
電視劇《鄉村愛情交響曲》 片酬約50萬元
電影《一代宗師》 片酬不詳
電影《河東獅吼2》 片酬不詳,據稱接近張柏芝電視劇《後廚》 片酬約500萬元
前景分析·本山傳媒
今年不再巡演對他重新定位
“小沈陽今年是不會再進行巡演了。”本山傳媒副總裁劉流對記者明確表示。
這一決定早在去年就做出來了,為何不再讓小沈陽的強項發揮作用?
本山傳媒解釋,這是對小沈陽的重新定位,是為了保護小沈陽的藝術生命。小沈陽的二人轉演出次數已經太多了,而目前也沒有新的節目,演來演去都是舊段子,沒有意思,不能讓觀眾看著煩,更不能讓觀眾產生疲倦感,所以,小沈陽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演電視劇和電影。
前景分析·演出商
沒新節目出手商業價值枯竭
是小沈陽放棄了二人轉,還是二人轉放棄了他?
“他再來巡演,已經沒有商業價值了。”連續承辦過小沈陽全國巡演的演出方薑先生對記者坦言,小沈陽二人轉的價值難以再現輝煌。
薑先生向記者解釋,相聲、小品等曲藝界的演員做巡演,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在二、三線城市幾乎都是一錘子買賣,“一場幾個小時的演出,他們所拿手的早就演完了,下次還演什麼呀”。
而小沈陽的巡演,目前隻有西藏、新疆等地方沒有去過了,“中國都已經演遍了,還演啥呀。”薑先生說。
小沈陽也一直沒有新作品問世,“如果有新作品了,還能拿出去演演,但也隻能是小規模的。”薑先生直言,小沈陽沒有“貨”再巡演,所以拍電視劇、電影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否則他的價值會消耗得更快”。
前景分析·廣告商
當紅勢頭已過請他如同賭博
巡演已無可能,另一賺錢利器——廣告代言,也不再青睞小沈陽。
2009年,小沈陽的廣告代言不斷,一年就有6個以上,但如今也看不到了。
記者從一位廣告商處獲悉,小沈陽拍廣告的要價年年翻番,現在估計得有7位數了。“他現在的價格很高,一些中小企業很難請得動。”這位廣告商告訴記者。
但是對於大企業而言,港台一線明星和國內老牌明星才是他們喜愛的對象。“小沈陽的品牌知名度是有的,可以說人盡皆知,但未必是人人喜歡。”廣告商解釋道,在他們的眼中,抓住明星最火的時機,達到最大的價值,才是真理。因此,小沈陽一炮而紅的當頭,企業願意出重金,要的就是個正當紅的效應,但勢頭一過,就不同了,不喜歡的消費者原本就多,喜歡的消費者要是再轉移了口味,對於商家而言,就是個賭博,但廣告商顯然不會拿真金白銀去賭博。
但小沈陽已經是個品牌,他也很聰明,事業方向的調整會幫助他重新樹立形象,他的商業價值不排除會回升。“比如他拍‘三槍’時,他在我們眼中就是值錢的,所以如果他能在電影或電視裏有好的表現或話題,他會吸引我們的注意。”這位廣告商如此表態。
前景分析·製片方
演戲路子雖窄
有他不會賠錢
“有小沈陽,片子不會賠錢。”在影視劇製片方的眼中,小沈陽依然有著很強的價值。
一位電視圈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小沈陽的價值不是單一的,他代表的不僅是他自己,而且還有趙本山。請來小沈陽,就意味著得到了趙本山的認可,因此,宣傳小沈陽,自然也能得到趙本山的支持。而趙本山在娛樂圈的地位是很難撼動的,所以,小沈陽對於製片方而言,還是個香餑餑。
但是他的演戲路子比較窄,業內人士解釋道,他所飾演的角色,幾乎都是輕喜劇的路子,“他不適合太多的戲,挑不起大梁。他角色定位很死,你讓他去演一出悲劇,或是一出年代、家庭戲,他沒法演。”該業內人士如此結論。
●記者短評
跟著本山有飯吃
人人都知道那首《我是小沈陽》,但已不再滿大街地唱,2009年春節後的輝煌,肯定無法複製了。
趙本山是明智的,重新定位小沈陽,是在挖掘他的另一種賺錢的能力。
不演二人轉,無妨;風格單一,也無妨。有趙本山在,他就會有飯吃。
對於小沈陽而言,隻要不離開趙本山,他依然會年年上春晚、會在大牌導演的電影中露臉。就算無法突破,靠著師父呼風喚雨的本領,他依然能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