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同一個夢想》全集劇情介紹 (1-12全集)(大結局)(4)

編輯:東方女性2011-12-02 18:53劇情
字體:
瀏覽:156次
文章簡介:電視劇《同一個夢想》全集劇情介紹

  第四部《我們手拉手》 上部

  1980年7月14日,60歲的西班牙的職業外交官薩馬蘭奇當選為第七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5天後,第22屆夏季奧運會就將在莫斯科召開。這是奧林匹克運動會首次來到社會主義國家。為了迎接這個世界體育精英的盛大聚會,莫斯科整治環境,改善交通,大規模地新建和改建體育場館,耗資90億美元,創下了當時奧運史上的最高紀錄。

  但是就在奧運會開始七個多月前,也就是1979年12月27日,蘇聯軍隊突然開進南方鄰國阿富汗的國土。這場驟然打響的戰爭,激起了國際社會的憤慨。

  人們不能容忍一個國家一方麵舉辦以和平、友誼為主要宗旨的奧運會,另一方麵卻派兵入侵另一個主權國家。

  在美國政府的影響和壓力下,加拿大、聯邦德國、日本等65個國家,先後加入了這次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針對奧運會主辦國的抵製行動。

  為了維護奧林匹克憲章,聲援一個國家的主權不受侵犯,中國奧委會也於1980年4月24日發布公告,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莫斯科奧運會的比賽在陰晴不定的天氣中持續了16天,東道主蘇聯隊成為最大贏家。

  當奧運的聖火漸漸熄滅,奧運會吉祥物小熊“米莎”流著淚水揮手向人們告別。

  當奧林匹克運動還處在莫斯科奧運會的抵製陰影中時,又遇上了財政危機。國際奧委會為了能夠讓奧林匹克運動生存下去,有史以來第一次做出重大讓步,同意洛杉磯奧運會經費可以不由主辦城市的政府來負擔,而改用商業化的手段籌集。

  美國人彼得·尤伯羅斯臨危受命出任1984年洛杉磯奧組委主席,正是有了尤伯羅斯成功商業運作的保障,洛杉磯才有機會留給奧運一個個令人興奮和震驚的瞬間。

  第四部《我們手拉手》 下部

  1984年7月28日之後的16天就是洛杉磯這座城市最光輝的時刻。

  這也是自1958年8月19日,中國奧委會與國際奧委會斷絕來往26年之後,中國體育代表團第一次出現在夏季奧運會的賽場上。

  中國人對奧運會夢想的追逐,在1984年的這個夏天重新開始。

  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奪得本屆奧運會第一塊金牌。

  在1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體育盛會中,在短短的16天之內,第一次全麵出征奧運的中國,共奪得金牌15枚,銀牌8枚,銅牌9枚,金牌總數位居第四。

  1981年9月30日,國際奧委會的投票結果出來了,韓國漢城以52:27的絕對優勢戰勝了日本名古屋,贏得1988年奧運會主辦權。

  1988年9月17日,漢城奧運會在蠶室體育場正式拉開序幕,從漢江古老船隊開始的前奏,到旋轉得如同花朵一般的韓國長裙舞,蠶室體育場裏充滿了東方文化氣息的表演,為世界呈現了一場驚豔絕倫的開幕式。

  開幕式的最後,韓國高麗亞納合唱隊四名男女歌星用四重唱的形式,演唱了漢城奧運會的主題歌“手拉手”。

  這首歌深深地打動著戰勝兩次大規模抵製後,終於在漢城團圓的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員們。當時有記者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到,“無數不同膚色,不同年齡,不同種族和信仰的人們熱淚盈眶。此時,漢城的天空萬裏無雲,似乎昭示著籠罩奧林匹克的陰雲終於散去,遠離了政治喧囂的奧林匹克的未來,將會一片陽光燦爛。”

  《手拉手》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它象征著團結與友誼,迎合了全球化的趨勢。薩馬蘭奇甚至建議將《手拉手》作為奧運會永久會歌。

  《手拉手》迅速風靡全世界,被廣泛用在體育比賽、選美大賽、畢業典禮、年會、電視體育節目中,甚至教會也把它當成聖歌來演唱。

  它成為至今為止最成功的奧運會主題曲。

  作為亞洲主辦夏季奧運會的第二個城市,漢城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成功。短暫的16天,密集的新聞報道,讓奧運會和“三八線”、泡菜、高麗參、阿裏郎這些名詞連接在一起,在各國媒體高頻率地出現,韓國企業因讚助奧運會而成功洗刷廉價商品製造者的形象。韓國當年經濟出現12.4%的增長,一舉跨入亞洲四小龍的行列,第一次成為全球耀眼的新星。

  第五部《五環在召喚》 上部

  1992年,全世界的目光彙聚到了西班牙巴塞羅那,第25屆夏季奧運會將在這裏舉辦。

  1992年7月25日,火炬進入巴塞羅那奧運會主體育場,在當時人們看來,沒有任何一次點火儀式比這一次更值得期待。

  手持弓箭的是西班牙殘疾運動員雷波略,他要用這張普通的弓,將掛著火種的箭射向聖火台點燃聖火,距離是72米。

  20世紀90年代的奧林匹克運動就在這樣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儀式中有了絕好的開端,一個科技創新時代就這樣被一箭點燃。

  與往屆奧運會有所不同的是,薩馬蘭奇將職業體育運動引進奧林匹克,1981年,奧林匹克憲章第26條進行重大修改,取消了對職業選手參賽的限製,奧運會逐步向職業選手敞開了大門。

  NBA球星首次進入奧運殿堂,成為職業選手進入奧運會的經典事件。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科學技術的成果越來越廣泛而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但奧林匹克精神卻不會被改變,奧林匹克的旗幟在科學的時代依然光彩照人。

  巴塞羅那奧運會進行了16天,獨聯體以45枚金牌的成績,雄踞金牌榜之首。美國排名第2。民主德國體育的極盛時代雖然已經成為過去,但是統一後的德意誌,依然是金牌榜上的第三強國。

  中國選手的出色表現,讓中國在金牌榜的位次從漢城的第11名重回第4,義勇軍進行曲16次回響在巴塞羅那的上空。

  1996年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一百周年。美國的亞特蘭大憑借“尊重奧委會選擇”的口號,獲得了第26屆奧運會的舉辦權,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沒有實現在現代奧運一百年的時候迎它回家的願望。

  阿裏用顫動的手點燃主火炬,現代奧林匹克在一片感動中迎來了它的百年盛會。

  科學技術伴隨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不斷向前衝刺,使得人類的運動向著“更快 更高 更強”邁進。

  19世紀末,運動員們穿著與常人無異的服裝,在土地和煤渣地麵上進行比賽,運動器材也都采用竹、木、金屬、橡膠、羽毛等天然材料。

  二次世界大戰後,突飛猛進的全球科技迅速滲透到體育中。大批科學家的身影出現在奧運大軍的序列裏,他們運用自己的全部智慧,不斷開發出更新型的器材和更科學的訓練方法。